三月二日偶游硤石精舍
三月風光連上巳,人如蛺蝶斗裙衫。
兩山鐘磬東西寺,十里煙波遠近帆。
拄杖我來尋履跡,題詩僧乞署頭銜。
篋中亦有新排集,儻許經房貯一函。
三月風光連上巳,人如蛺蝶斗裙衫。
兩山鐘磬東西寺,十里煙波遠近帆。
拄杖我來尋履跡,題詩僧乞署頭銜。
篋中亦有新排集,儻許經房貯一函。
三月的風光正趕上上巳節,人們像蝴蝶一樣穿著艷麗的裙衫相互斗美。東西兩座寺廟傳來鐘聲和磬聲,十里江面上飄著遠近的帆船。我拄著拐杖來尋訪前人的足跡,僧人請求我題詩并署上我的頭銜。我箱子里也有新編排的詩集,如果允許的話,希望能在經房存放一冊。
上巳:古代節日,在農歷三月初三,人們到水邊嬉戲、洗濯,以祈福消災。
蛺蝶:蝴蝶。
鐘磬:寺廟中敲擊的鐘和磬,是佛教法器。
履跡:腳印,這里指前人的蹤跡。
頭銜:指官銜、名號。
篋:箱子。
儻:同‘倘’,倘若。
經房:寺廟中存放經書的地方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中可知是在農歷三月二日詩人偶然游覽硤石精舍時所作。當時可能正值春日,人們過著上巳節,詩人在游玩中感受到了春日的美好和寺廟的寧靜,從而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春日游硤石精舍的經歷和感受。其突出特點是將春日的熱鬧與寺廟的清幽相結合,既有自然景觀的描繪,又有人文活動的體現。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,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熱愛。
心依真智,理逐心行。理智無礙,心亦無生。迷即有我,悟即無情。通達大智,諸法不成。五神無主,六國安寧。七死弗受,八鏡圓明。隨宜善化,總合佛經。過即已過,更莫再尋。現在不住,念念勿侵。未來未至,亦莫預斟。既無三世,心同佛心。依空默用,即是行深。無有少法,觸目平任。無戒可持,無垢可凈。洞達虛心,法無壽命。若能如是,圓通究竟。
退休小得計,耳冷百不聞。戎馬叵奈何,四郊尚兵氛。眼中習主簿,才似李將軍。小試未為屈,有君如華勛。
堂堂七尺,懔一時人物,孤映三蜀。閑雅風流豪醉后,猶有臨邛遺俗。十載虞庠,一官楚塞,雅操凌寒玉。江山千里,惠然來慰幽獨。落筆妙語如神,兩章入手,不覺珠盈掬。從此西歸榮耀處,寧假華旌高纛。樂府新聲,郢都馀唱,應紀陽春曲。老夫一醉,故人高義堪服。
婉婉馬上女,兩頰瑩寒玉。弓彎敲鐙踏,側立紛相逐。借問誰家兒,近出常山族。兒家昔鼎貴,煌煌什朱轂。父親守常山,忽值胡馬蹙。起義功不成,巢傾卵亦覆。妾身轉流落,歲久無錢贖。欲去無緣由,安得南飛鵠。
進扇懸囊節候新,馀寒重袷且相親。一庭花作晚春事,萬里天淹衰相身。波影搖人宜小立,梧陰留掖感逡巡。玉盤風露明如許,微逗芳悰一愴神。
有時散策過西鄰,共向東風憶故人。芙蓉亭下池水滿,敬簡堂前楊柳春。
一切有為法,般般盡是塵。窮通諸物理,放下此心身。隨處安禪定,趨時樂至真。每將周易髓,警拔世間人。
瑞煙祠宇隱垂楊,士女穿花語笑香。三十九賢生翠碣,虛舟亭上借傳觴。
貪瞋不肯舍,徒勞讀釋經。看方不服藥,病從何處輕。
十年功名心,客枕寄歸夢。眾中不卓立,老大復何用。收身入禪寂,蔬茹飽僧供。蛙鳴誰官私,聊欲當弦誦。
野水晴山雪后時,獨行村落更相思。無因一向溪頭醉,處處寒梅映酒旗。
寒芳開晚獨堪嘉,開日仍逢小雨斜。秋盡亭臺凋木葉,月圓時節伴蓂花。幽香不入登高會,清賞終存好事家。黃蕊綠莖如舊歲,人心徒有后時嗟。
蒙泉歲晚,偶扁舟、同泛一池寒淥。四者難并誰信道,草草幽歡能足。美景良辰,賞心樂事,更有人如玉。今宵此會,陋邦驚破衰俗。豪俊傅粉諸孫,幾年分袂,一笑還相逐。痛飲厭厭清夜永,那管更深催促。宋玉詞章,陶潛風概,況繼前賢躅。故人未至,坐中仍對梅福。
天公應自嫌寥落,隨意著幽花。月中霜里,數枝臨水,水底橫斜。蕭然四顧,疏林遠渚,寂寞天涯。一聲鶴唳,殷勤喚起,大地清華。
自古荊州通陸海,祇今學士過青錢。笑譚坐了安邊策,取次成詩盡可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