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沙書院示諸生
敢因小邑廢弦歌,講苑新開事切磋。
誰謂英才蠻地少,由來高士海濱多。
文章大塊花爭發,詩思淵泉水蹙波。
他日應知化鄒魯,好從斷簡日編摹。
敢因小邑廢弦歌,講苑新開事切磋。
誰謂英才蠻地少,由來高士海濱多。
文章大塊花爭發,詩思淵泉水蹙波。
他日應知化鄒魯,好從斷簡日編摹。
怎敢因為這小地方就荒廢了文化教育,新開辦書院來一起研討學問。誰說這偏遠之地英才少,向來海濱就有很多高士。文章如同大地上鮮花競相開放,詩思就像深泉之水激起波浪。日后這里會變得像鄒魯一樣有文化,大家要好好從古籍中每日編錄學習。
弦歌:原指以琴瑟伴奏而歌誦,后泛指禮樂教化、文化教育。
講苑:指書院。
蠻地:古時對偏遠地區的稱呼。
高士:品行高尚的人。
大塊:大自然。
蹙波:涌起波浪。
鄒魯:春秋時的鄒國和魯國,是文化興盛之地,后指代文化昌盛的地方。
斷簡:指殘缺的書籍,泛指古籍。
可能是詩人在一個相對偏遠的小地方新開辦了白沙書院,當地或許文化發展較為落后,人們對在這樣的地方培養人才存在疑慮,但詩人有著堅定的信念,想要通過書院教育來提升當地的文化水平,于是寫下此詩鼓勵學子。
這首詩主旨是鼓勵在偏遠地區開展文化教育,培養人才。其特點是語言直白、情感積極。它體現了詩人重視文化傳播,對偏遠地區文化發展的推動有積極意義。
孤磬白云里,入門幽意生。
竹籬花束縛,松牖鼠縱橫。
響落空潭水,光分遠岫晴。
頓忘游力倦,回復澗邊行。
望眼欣逢水面春,茫茫萬頃白于銀。
晴煙瀲滟幽紋細,香霧空濛碧色新。
臨水疑隨漁父棹,凌波欲賦洛川神。
莫言開落無根蒂,擬托青蓮不染塵。
長官愛菊邁常情,有甚東籬嗅落英。祗恐偷兒窺絕品,不教放蕊只觀莖。
昔聞陶令無弦琴,今見邵公不花菊。得趣豈在聲色間,異代長官同一律。
古來壽耇本依仁,夫子仁聲早入人。萬井農桑家自理,五年童稚跡相親。功成鶴俸捐文甲,課定雞談凜命申。共荷德輝遙獻爵,靈椿歲歲錦堂春。
黃花秋晚益芬芳,意味交蒸溢壽觴。蘧子行年幾化境,荀公坐榻想清香。天因佑德重申福,人詠俾耆拜乙方。逐遂披云曾見日,區區華祝續霓裳。
小筑寒光疊疊青,摘來天半一湖星。草堂春到花分麗,斷嶺云生岳吐靈。倚棹隨波應放釣,得魚呼酒每烹腥。樓臺錯落煙霞渺,微見山僧上小亭。
村灣小舸短無篷,泛入清深倒影中。潭漾驪珠微借日,石吹花雨不聞風。怪來閣道危橋促,遂使仙源俗客通。我自無聲鐘鼓寂,移舟前浦看花叢。
誰書景福筆嶙峋,眼底遺文世外身。漸入璇璣窺寶相,斜穿環翠揖真人。嘯臺孤鳳噓靈草,潤石眠龍露好春。忽轉平鋪開返照,還疑宮闕涌金銀。
乍晴新雨曉云攢,花柳舒容葉葉寬。幻石藏云通嶺氣,游煙歸樹鎖春寒。蓬蒿自許無題鳳,縹緲時應見跨鸞。若過名山尋住處,沿溪蒼郁路漫漫。
西山秋色郁嵯峨,茂宰時停白玉珂。
南國梯航催貢賦,中原天地憶提戈。
鳴琴此日人應頌,下榻昔年事若何。
滿目秋風送征雁,暮天回首一悲歌。
讀書有味聊忘老,
此意誰云只放翁。
今古英雄當末路,
消磨歲月短檠中。
萬山相向生,陡束一江狹。
陰風颯颯吹,送入西陵峽。
前窺路若窮,仰視天欲壓。
云頭虛白封,石腳瘦青插。
愁聞猿猱啼,喜與蛟龍狎。
百丈曳江上,操縱頗如法。
入蜀此初桄,已過心尚怯。
看著莊周枯槁,
化為胡蝶翾輕。
人見穿花入柳,
誰知有體無情。
長街愁殺鄭昌圖,
便是徒行魯大夫。
縱復東家借還許,
不知泥滑敢騎無。
乞天三日海云陰,一雨居然勝雨金。
花氣滿城珠市潤,水痕繞郭縵田深。
少酬大旱為霖愿,同有長生報晰心。
春酒介眉兼志喜,兕觥遙為使君斟。
草圣木奴安在哉,
荒榛無處認池臺。
傷心惟有溪頭月,
曾識儀曹半面來。
江頭盡醉似泥何,管領仙姿酒醟多。
煙艇兩三橫岸處,惜花佇立想凌波。
小橋直。林表遙岑寸碧。斜陽外、霞絢晚空,一目千里總佳色。初寒遍澤國。投老依然是客。功名事,云散鳥飛,匣里青萍漫三尺。
重來愴陳跡。又水褪沙痕,風滿帆席。鱸肥莼美曾同食。聽虛閣松韻,古墻竹影,參差猶記過此驛。傍溪南山北。
悲惻。暗愁積。擁繡被焚香,誰伴孤寂。追尋恩怨無窮極。正難續幽夢,厭聞鄰笛。那堪檐外,更夜雨,斷又滴。
咫尺知心念久違,玉堂空負小盆池。
鳴階雨驟留窗霽,隔院香清許座移。
為惜殘紅還擁蓋,不須浮白已成詩。
明年此會應無阻,珍重高軒再過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