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秩滿留別臺陽韻送夏寶成 其二
瀛海搜奇萬象妍,此行正值艷陽天。
襟期淡似鷗盟浹,氣誼親如雁序聯。
以德綏番留碩畫,惟寬化吏示蒲鞭。
相看愧我非彭澤,鏡里新霜老少年。
瀛海搜奇萬象妍,此行正值艷陽天。
襟期淡似鷗盟浹,氣誼親如雁序聯。
以德綏番留碩畫,惟寬化吏示蒲鞭。
相看愧我非彭澤,鏡里新霜老少年。
在瀛海探尋奇景,萬千景象都十分美妙,此次出行正趕上陽光明媚的日子。胸懷淡泊就像與鷗鳥結盟那樣融洽,情誼親密如同大雁有序排列相連。用德行安撫番民留下了高明的謀劃,以寬厚對待下屬展示了仁政。相互看著,慚愧我不像彭澤縣令陶淵明,鏡子里新添的白發讓少年人也變老了。
瀛海:指大海,這里可能指臺灣海峽一帶。
襟期:胸懷、志趣。
鷗盟浹:與鷗鳥結盟,形容人淡泊名利,與自然融洽相處。浹,融洽。
雁序聯:大雁飛行有序,常用來比喻兄弟、朋友間的情誼。
綏番:安撫番民。
碩畫:高明的謀劃。
蒲鞭:用蒲草做的鞭子,比喻寬厚的刑罰。
彭澤:指陶淵明,他曾做過彭澤縣令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題“次秩滿留別臺陽韻送夏寶成”推測,應是在臺灣任職期滿時所作。當時臺灣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治理時期,詩人與友人夏寶成分別,有感而發寫下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,贊美友人的品德和政績,同時感嘆自身歲月。其特點是意象豐富,情感真摯,用典自然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,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。
記年時、人人何處,長亭曾共杯酒。酒闌歸去行人遠,折不盡長亭柳。漸白首。待把酒送君,恰又清明后。青條似舊,問江北江南,離愁如我,還更有人否。 留不住,強把蔬盤瀹韭。行舟又報潮候。風急岸花飛盡也,一曲啼紅滿袖。春波皺。青草外、人間此恨年年有。留連握手。數人世相逢,百年歡笑,能得幾回又。
傷離別。江南雁斷音書絕。音書絕。兩行珠淚,寸腸千結。 傷心長記中秋節。今年還似前年月。前年月。那知今夜,月圓人缺。
愁入云遙,寒禁霜重,紅燭淚深人倦。情高轉抑,思往難回,凄咽不成清變。風際斷時,迢遞天涯,但聞更點。枉教人回首,少年絲竹,玉容歌管。 憑作出、百緒凄涼,凄涼惟有,花冷月閑庭院。珠簾繡幕,可有人聽?聽也可曾腸斷?除卻塞鴻,遮莫城烏,替人驚慣。料南枝明月,應減紅香一半。
落落梧桐樹,何年作鳳鳴。 試看千古翠,流盡一溪聲。
杳杳云間路,重重隔翠林。 數聲清夜后,來伴月邊吟。
泉下骨應朽,幽魂獨未消。 幾番清夜月,孤影度南橋。
為懷陶靖節,無復見其人。 誰種橋邊柳,猶含舊日春。
路接張涇近,塘連谷水長。 一聲清鶴唳,片月在滄浪。
云步凌波小鳳鉤。年年星漢踏清秋。只緣巧極稀相見,底用人間乞巧樓。 天外事,兩悠悠。不應也作可憐愁。開簾放入窺窗月,且盡新涼睡美休。
常將公道選諸生,不是鴛鴻不得名。天上宴回聯步武, 禁中麻出滿寰瀛。簪裾盡過前賢貴,門館仍叨舊學榮。 看著鳳池相繼入,都堂那肯滯關營。
越王宮里如花人,越水谿頭采白蘋.白蘋未盡人先盡,誰見江南春復春。
偶來結束成登眺,獨立蒼茫散暮愁。 地入秦淮千嶂出,天分南北一江流。 潮隨返照沖長島,鳥入深云是故丘。 自信久無蕉鹿夢,浮名應愧釣魚舟。
南關何處日孤征,歸夢先春幾百程。 今日送春猶是客,孤城寒雨不勝情。
萬點胭脂落日烘。坐間酒面散微紅。誰教艷質撩潘鬢,生怕朝云逐楚風。 尋畫燭,照芳容。夜深兩行錦燈籠。朱唇翠袖休凝佇,幾許春情睡思中。
花信風高雨又收。風雨互遲留。無端燕子,怯寒歸晚,閑損簾鉤。 彈棋打馬心都懶,攛掇上春愁。推書就枕,鳧煙淡淡,蝶夢悠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