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題分宜前山吳隱士白云亭 其一
面挹晴光錦繡川,
卻臨蒼澗玉聲涓。
逸民自有山中樂,
不問山前令尹賢。
面挹晴光錦繡川,
卻臨蒼澗玉聲涓。
逸民自有山中樂,
不問山前令尹賢。
面對晴天,欣賞著如錦繡般的山川風光,又臨近清澈的山澗,聽著如玉般清脆的涓涓流水聲。隱居的人自有山中的樂趣,也不去過問山前縣令是否賢明。
挹(yì):舀,汲取,這里有欣賞之意。
晴光:晴天的風光。
錦繡川:形容山川景色如錦繡般美麗。
蒼澗:清澈的山澗。
玉聲涓:形容流水聲如玉石相擊般清脆。
逸民:隱居的人。
令尹:這里指縣令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。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過程中,見到分宜前山吳隱士的白云亭周邊美景,有感于隱居生活的自在,從而創作此詩。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官場紛擾或世俗喧囂,使得詩人對隱居生活產生向往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贊美。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繪自然美景來烘托隱居之樂,語言清新自然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閑適生活的追求。
香清寒艷好。誰惜是天真。 玉梅謝后陽和至。散與群芳自在春。
欲泣不成淚,悲來翻強歌。 庭花方爛熳,無計奈春何。
庭絕玉輦跡,芳草漸成窠。 隱隱聞簫鼓,君恩何處多。
春陰正無際,獨步意如何。 不及間花草,翻承雨露多。
三年牢落荒江路。忍明日、輒帆去。冉冉年光真暗度。
江山無助,風波有險,不是留君處。
梅花萬里傷遲暮。驛使來時望佳句。我拚歸休心已許。
短篷孤棹,綠蓑青笠,穩泛瀟湘雨。
今秋仲月逢馀閏。月姊重來風露靜。未勞玉斧整蟾宮,又見冰輪浮桂影。
尋常經歲睽佳景。閱月那知還賞詠。庾樓江闊碧天高,遙想飛觴清夜永。
坤元載物,陽樂發生。播殖資始,品匯咸亨。 列俎棋布,方壇砥平。神歆禋祀,后德惟明。
抱玉三朝楚,懷書十上秦。年年洛陽陌,花鳥弄歸人。
綠水紅橋一路青,東風將雨染初成。 隔簾弄影捎飛燕,當座吹花趁語鶯。 新月正籠陶令宅,淡煙斜拂亞夫營。 年年送別三春恨,腸斷山陽笛里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