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張公達端見寄
殷勤寄語張夫子,
休愛三山勝處游。
聞說詔書催入覲,
便須飛步上鰲頭。
殷勤寄語張夫子,
休愛三山勝處游。
聞說詔書催入覲,
便須飛步上鰲頭。
我誠懇地給張夫子捎去話語,您別太貪戀那三山美景而四處游玩啦。聽說詔書已經催促您入朝覲見,您得趕緊快步登上高位。
殷勤:情意懇切。
三山: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,這里泛指美景之地。
入覲:入朝拜見皇帝。
鰲頭: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,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,后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,這里指高位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中可知當時皇帝下詔催促友人張公達端入朝覲見,詩人借此勸勉友人不要貪戀游玩,應盡快赴任。
這首詩主旨明確,勸友人把握仕途機遇。其特點是語言直白,情感真摯。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,但展現了友人之間的勸勉之情。
廬宮山下州,湓浦沙邊宅。
宅北倚高岡,迢迢數千尺。
上有青青竹,竹間多白石。
茅亭居上頭,豁達門四辟。
前楹卷簾箔,北牖施床席。
江風萬里來,吹我涼淅淅。
日高公府歸,巾笏隨手擲。
脫衣恣搔首,坐臥任所適。
時傾一杯酒,曠望湖天夕。
口詠獨酌謠,目送歸飛翮。
慚無出塵操,未免折腰役。
偶獲此閑居,謬似高人跡。
后亭晝眠足,起坐春景暮。
新覺眼猶昏,無思心正住。
澹寂歸一性,虛閑遺萬慮。
了然此時心,無物可譬喻。
本是無有鄉,亦名不用處。
行禪與坐忘,同歸無異路。
百鳥乳雛畢,秋燕獨蹉跎。
去社日已近,銜泥意如何。
不悟時節晚,徒施工用多。
人間事亦爾,不獨燕營窠。
石門無舊徑,披榛訪遺跡。
時逢山水秋,清輝如古昔。
常聞慧遠輩,題詩此巖壁。
云覆莓苔封,蒼然無處覓。
蕭疏野生竹,崩剝多年石。
自從東晉后,無復人游歷。
獨有秋澗聲,潺湲空旦夕。
勁葉森利劍,孤莖挺端標。
才高四五尺,勢若干青霄。
移栽東窗前,愛爾寒不凋。
病夫臥相對,日夕閑蕭蕭。
昨為山中樹,今為簷下條。
雖然遇賞玩,無乃近塵囂。
猶勝澗谷底,埋沒隨眾樵。
不見郁郁松,委質山上苗。
下馬二林寺,翛然進輕策。朝為公府吏,暮作靈山客。
二月匡廬北,冰雪始消釋。陽叢抽茗芽,陰竇泄泉脈。
熙熙風土暖,藹藹云嵐積。散作萬壑春,凝為一氣碧。
身閑易飄泊,官散無牽迫。緬彼十八人,古今同此適。
是年淮寇起,處處興兵革。智士勞思謀,戎臣苦征役。
獨有不才者,山中弄泉石。
常聞南華經,巧勞智憂愁。不如無能者,飽食但遨游。
平生愛慕道,今日近此流。自來潯陽郡,四序忽已周。
不分物黑白,但與時沉浮。朝餐夕安寢,用是為身謀。
此外即閑放,時尋山水幽。春游慧遠寺,秋上庾公樓。
或吟詩一章,或飲茶一甌。身心一無系,浩浩如虛舟。
富貴亦有苦,苦在心危憂。貧賤亦有樂,樂在身自由。
食罷一覺睡,起來兩甌茶。
舉頭看日影,已復西南斜。
樂人惜日促,憂人厭年賒。
無憂無樂者,長短任生涯。
日出眠未起,屋頭聞早鶯。忽如上林曉,萬年枝上鳴。
憶為近臣時,秉筆直承明。春深視草暇,旦暮聞此聲。
今聞在何處,寂寞潯陽城。鳥聲信如一,分別在人情。
不作天涯意,豈殊禁中聽。
我昔三十六,寫貌在丹青。
我今四十六,衰悴臥江城。
豈比十年老,曾與眾苦并。
一照舊圖畫,無復昔儀形。
形影默相顧,如弟對老兄。
況使他人見,能不昧平生。
羲和鞭日走,不為我少停。
形骸屬日月,老去何足驚。
所恨凌煙閣,不得畫功名。
蘋小蒲葉短,南湖春水生。子近湖邊住,靜境稱高情。
我為郡司馬,散拙無所營。使君知性野,衙退任閑行。
行攜小榼出,逢花輒獨傾。半酣到子舍,下馬扣柴荊。
何以引我步,繞籬竹萬莖。何以醒我酒,吳音吟一聲。
須臾進野飯,飯稻茹芹英。白甌青竹箸,儉潔無膻腥。
欲去復裴回,夕鴉已飛鳴。何當重游此,待君湖水平。
此州乃竹鄉,春筍滿山谷。
山夫折盈抱,抱來早市鬻。
物以多為賤,雙錢易一束。
置之炊甑中,與飯同時熟。
紫籜坼故錦,素肌擘新玉。
每日遂加餐,經時不思肉。
久為京洛客,此味常不足。
且食勿踟躕,南風吹作竹。
清晨臨江望,水禽正喧繁。鳧雁與鷗鷺,游飏戲朝暾。
適有鬻雞者,挈之來遠村。飛鳴彼何樂,窘束此何冤。
喔喔十四雛,罩縛同一樊。足傷金距縮,頭搶花冠翻。
經宿廢飲啄,日高詣屠門。遲回未死間,饑渴欲相吞。
常慕古人道,仁信及魚豚。見茲生惻隱,贖放雙林園。
開籠解索時,雞雞聽我言。與爾鏹三百,小惠何足論。
莫學銜環雀,崎嶇謾報恩。
怪君不喜仕,又不游州里。
今日到幽居,了然知所以。
宿君石溪亭,潺湲聲滿耳。
飲君螺杯酒,醉臥不能起。
見君五老峰,益悔居城市。
愛君三男兒,始嘆身無子。
余方爐峰下,結室為居士。
山北與山東,往來從此始。
手不任執殳,肩不能荷鋤。量力揆所用,曾不敵一夫。
幸因筆硯功,得升仕進途。歷官凡五六,祿俸及妻孥。
左右有兼仆,出入有單車。自奉雖不厚,亦不至饑劬。
若有人及此,傍觀為何如。雖賢亦為幸,況我鄙且愚。
伯夷古賢人,魯山亦其徒。時哉無奈何,俱化為餓殍。
念彼益自愧,不敢忘斯須。平生榮利心,破滅無遺余。
猶恐塵妄起,題此于座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