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未九日登烏石山 其一
高臺宜曠壑宜幽,盡把遙天爽氣收。
萬井遠煙松外暝,千岡平照雁邊秋。
衰容綠酒還酡面,短發黃花不插頭。
齊把茱萸香滿手,海風吹嘯上林丘。
高臺宜曠壑宜幽,盡把遙天爽氣收。
萬井遠煙松外暝,千岡平照雁邊秋。
衰容綠酒還酡面,短發黃花不插頭。
齊把茱萸香滿手,海風吹嘯上林丘。
高敞的樓臺適合觀覽空曠之景,幽深的溝壑適宜感受幽靜氛圍,我盡情地收納著遠方天際的清爽之氣。遠處眾多人家的炊煙在松林外漸漸昏暗,千座山岡在夕陽平照下,伴著大雁展現出一派秋意。我衰老的面容在綠酒的作用下又泛起紅暈,稀疏的短發上沒有插上黃花。大家一起手握茱萸,讓香氣沾滿雙手,在海風吹拂呼嘯中登上山林。
辛未: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確定。九日: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。烏石山:山名。
曠:空曠。壑:溝壑。
萬井:眾多人家。暝:昏暗。
酡面:飲酒后面紅如醉。
黃花:指菊花。
茱萸:一種植物,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俗。
由于缺乏具體信息,難以確切知曉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。但重陽節登高是傳統習俗,詩人可能在辛未年重陽節登上烏石山,看到秋景,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感受而創作此詩。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或動蕩,詩人或許有對時光流逝、人生易老的感慨。
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登高所見的秋景,主旨是借景抒情,表達詩人復雜的情感。其特點是寫景生動,對仗工整,語言質樸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,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在節日中的創作風貌。
為琴為遞鐘,冰繭弦孤桐。下堂寫猗蘭,上堂奏薰風。一嘿成連師,無虧昭文氏。所貴薦郊丘,何心勞鄭衛。
草色春城嘆索居,虛窗殘月渺愁予。忽從五馬邊淮路,傳得雙魚隔歲書。汾水東流連朔塞,關門北望是穹廬。晉陽亦是談兵地,莫使平時保障疏。
寥落天涯歲月賒,每逢佳節苦思家。無錢沽得鄰家酒,不敢開窗看菊花。
清輝寂照離魂,夢難溫,無奈鳴蛩分怨到心痕。頻記取,當時語,意何存。怕是多情山海似流云。
地遠無迎吏,州城若個邊。寧甘茅屋粥,勿飲石門泉。旋橐挑詩卷,家書托客船。安知二千石,不薦議曹賢。
村場路僻多無酒,野菊寒深亦未花。底事中原歸不得,又扶衰病過天涯。
七十三年與我存,一時迸落豁開門。車空已覺乘無物,舌棘猶嫌剩有根。顛倒自憐臨水漱,含胡人笑漏風言。數來滿口今馀幾,軟粥香醪且瓦盆。
澤國來朝積歲年,商山相遇話鄉原。郤詵重折月中桂,陶令未歸江上村。嵐氣滴空無限翠,泉聲通夕有何冤。寒燈挑盡芳樽竭,所得新奇盡雅言。
太古有積雪,不在西蜀西。西蜀之西云山遠,斲冰千仞難攀躋。豈如界溪之上肅侯宇?虛室生白皦于楮。正猶積雪太古前,表里空明堪中處。其處其誰世寡儔,純凈不涅緇塵羞。素履恒因積后見,冰潢夜轉銀潢流。遂疑巢居葛天氏,不在木末并山頭。三辰惜明啟牖戶,九霄排云達遙路。吳天月明日將曙,銅盤盛得金莖露。借問脩梁初舉時,見者喜氣盈芝眉。巢成定產九苞鳳,我老為賦卷阿詩。
山勢遙瞻百丈雄,佳城盤處卻沖融。清溪世遠碑相亞,白屋人淳姓偶同。藏劍有光應射斗,出云何意也從龍。諸孫滿眼來能數,若報當年種德功。
綠窗今已花如雪,去年曾記花間別。樓閣幾斜陽,可憐銷舊香。青鸞消息斷,流水垂楊岸。啼宇正關情,故園無此聲。
維縣義烏,有腴其田。畇畇原隰,有陌有阡。田則民有,稅入于官。歲取幾何,石萬三千。民之繇役,視稅寡多。維民之媮,虛實以訛。富累千百,役僅一加。貧或斗升,顧同其科。官有臬司,視民孔明。曰茲富貧,弗均弗平。宜括其實,使無遁情。役以稅差,稅由籍徵。維事之殷,匪才莫支。孰以才稱,范侯在衢。臬司檄侯,侯莫敢違。義烏之事,俾侯來尸。侯來尸之,躬其勞勤。凡民有田,俾其自陳。里胥載覈,徂隰徂畛。且稽故籍,質其偽真。鉤隱弗遺,增崇弗逾。既括而實,乃籍乃圖。圖籍既完,弗繆弗污。按籍以役,庳高用敷。豪民大家,繇兼役重。單夫窶人,獲免于傭。富既弗病,貧將終豐。民情載愉,頌聲沨沨。頌聲伊何,民役孔均。匪役之均,惟侯之恩。侯恩曷忘,膏澤我身。我身之馀,施及子孫。愿侯毋行,侯行不留。豈惟我人,人皆徯侯。侯其行矣,莫維侯舟。我歌我詩,以相民謳。
吳興使君清且尊,時復錢塘領畫幡。月夜小維浮玉島,花朝已踏涌金門。官移西北天雙戒,家傍東南水一村。不論長卿游果倦,可能無疏乞田園。
飛蟲繞燭夢回遲,荷葉齊鳴雨一池。不為素紈猶在手,定疑秋夜乍寒時。
蒼梧帝子游,蕭瑟倚清秋。一握冰紈里,長縣翡翠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