餞贈諸生赴臺院試
清風絕徼靖邊藩,盛典重優養士恩。
鑒秉天南新掃榻,筵開海北欲傾樽。
衣冠四十斯文寄,禮樂三千至道存。
但愿鯤鵬騰渤海,敢言桃李盡公門。
清風絕徼靖邊藩,盛典重優養士恩。
鑒秉天南新掃榻,筵開海北欲傾樽。
衣冠四十斯文寄,禮樂三千至道存。
但愿鯤鵬騰渤海,敢言桃李盡公門。
清風吹到遙遠的邊疆使邊境安定,朝廷舉行盛典格外優待讀書人。在天南秉持公正的官員新打掃好住處,在海北擺開筵席準備舉杯餞行。四十位學子承載著文化傳承,眾多的禮樂中蘊含著至理大道。只希望學子們能如鯤鵬般在渤海騰飛,不敢說這些學子都出自自己門下。
絕徼:極遠的邊塞。
靖邊藩:使邊疆安定。
盛典:盛大的典禮。
優養士恩:優待讀書人的恩典。
鑒秉天南:在南方秉持公正,這里指負責考試的官員。
掃榻:打掃床鋪,指準備接待客人。
傾樽:舉杯。
衣冠:指學子。
斯文:指文化、文人。
禮樂:禮儀和音樂,這里指儒家的教育。
至道:最高的道理。
鯤鵬:傳說中的大魚和大鳥,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。
桃李:比喻所教的學生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題可知是為諸生赴臺灣參加院試而作。當時可能邊疆局勢相對穩定,朝廷重視教育、優待士子,詩人作為與這些學子有一定關聯的人,為他們餞行并表達期望。
這首詩主旨是為赴臺院試的學子餞行并寄予厚望。特點是語言典雅、對仗工整,展現了較高的文學水準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反映了當時的教育文化和社會風氣。
隴頭泉,未到隴下輕分。一聲聲、凄涼嗚咽,豈堪側耳重聞。細思量、那時攜手,畫樓高、簾幕黃昏。月不長圓,云多輕散,天應偏妒有情人。自別后、小窗幽院,無處不消魂。羅衣上,殘妝未減,猶帶啼痕。 自一從、瓶沉簪折,杳知欲見無因。也渾疑、事如春夢,又只愁、人是朝云。破鏡分來,朱弦斷后,不堪獨自對芳樽。試與問,多才誰更,匹配得文君。須知道,東陽瘦損,不為傷春。
前輩高標說與誰,孤峰頂上路途迷。 如今一向隨流去,逐隊成群步步低。
焚香清坐,呼童淪茗,聊當一杯春酒。不須歌舞倩紅裙,為祝百千長壽。 詩書萬卷,綺琴三弄,更有新詞千首。從今日日與遨游,便是天長地久。
詩書元帥,風流人物,看取方瞳如漆。銅駝陌上若相逢,當一笑、摩挲金狄。 相門事業,中書考第,未數汾陽功績。若將六十壽行年,才數得、百分之一。
小紅開也,問韶華、今年何事春早。盡道福星臨照久,勾引東風仙島。一點恩光,列城生意,萬物無枯槁。園扉深處,也應滿地芳草。 卻怪有腳陽春,如何移向崆峒了。父老牽衣留不住,只有攀援遮道。翠柏杯中,蟠桃花下,君看朱顏好。路人遙指,他年黃閣元老。
中散不偶世,本自餐霞人。 形解驗默仙,吐論知凝神。 立俗迕流議,尋山洽隱淪。 鸞翮有時鎩,龍性誰能馴。
阮公雖淪跡,識密鑒亦洞。 沉醉似埋照,寓詞類托諷。 長嘯若懷人,越禮自驚眾。 物故不可論,途窮能無慟。
向秀甘淡薄, 深心托豪素。 探道好淵玄, 觀書鄙章句。 交呂既鴻軒, 攀嵇亦鳳舉。 流連河里游, 惻愴山陽賦。
吾有西山桐,桐盛茂其花。 香心自蝶戀,縹緲帶無涯。 白者含秀色,粲如凝瑤華。 紫者吐芳英,爛若舒朝霞。 素奈亦足擬,紅杏寧相加。 世但貴丹藥,夭艷資驕著。 歌管繞庭檻,翫賞成矜夸。 倘或求美材,為爾長所嗟。
河上徘徊,未分袂,孤懷先怯。 中年后,此般憔悴,怎禁離別。 淚苦滴成襟畔濕, 愁多擁就心頭結。 倚東風,搔首謾無聊,情難說。 黃卷內,清白日; 青鏡里,增華發。 念歲寒交友,故山煙月。 虛負人生歸去好, 誰知美事難雙得。 計從今,佳會幾何時?長相憶。
廣庭臨璧沼,多士侍金閨。英宰文儒葉,明君日月齊。 集賢光首拜,改殿發新題。早夏初移律,馀花尚拂溪。 壺觴接云上,經術引關西。圣德鴻名遠,將陪玉檢泥。
銜泥燕,飛到畫堂前。占得杏梁安穩處,體輕唯有主人憐,堪羨好因緣。
玉爐冰簟鴛鴦錦,粉融香汗流山枕。簾外轆轤聲,斂眉含笑驚。 柳陰輕漠漠,低鬢蟬釵落。須作一生拚,盡君今日歡。
紫塞月明千里,金甲冷,戍樓寒。夢長安。 鄉思望中天闊,漏殘星亦殘。畫角數聲嗚咽,雪漫漫。
紅繡被,兩兩間鴛鴦。不是鳥中偏愛爾,為緣交頸睡南塘。全勝薄情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