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隴西秀才入京
國器難藏孰可知,
攜來書劍莫遲遲。
明年桂籍登文陣,
奪取龍頭更是誰。
國器難藏孰可知,
攜來書劍莫遲遲。
明年桂籍登文陣,
奪取龍頭更是誰。
杰出的人才難以長久埋沒誰能知曉呢,你帶著書籍和寶劍進京可不要遲疑。明年你定能在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,奪取狀元之位的還能有誰呢。
國器:指有治國才能的人,這里指隴西秀才。
桂籍:科舉登第人員的名冊。
文陣:指科舉考試。
龍頭:指狀元。
在古代,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、實現抱負的重要途徑。詩人送隴西秀才入京參加科舉考試,寫下此詩為其鼓勁。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應是在科舉考試盛行的時期,當時社會重視文人通過科舉入仕,詩人對有才學的秀才充滿期待。
這首詩主旨是鼓勵秀才赴京趕考,突出特點是情感熱烈、言辭肯定。它體現了當時社會對科舉的重視以及文人之間相互鼓勵進取的風氣,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,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現象。
何處笙簫起半空,滿山斜日動蛟龍。老僧無語憑欄久,過盡白云千萬重。
既醉以酒,既飽以德。君子萬年,介爾景福。既醉以酒,爾殽既將。君子萬年,介爾昭明。昭明有融,高朗令終。令終有俶,公尸嘉告。其告維何,籩豆靜嘉。朋友攸攝,攝以威儀。威儀孔時,君子有孝子。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其類維何,室家之壸。君子萬年,永錫祚胤。其胤維何,天被爾祿。君子萬年,景命有仆。其仆維何,釐爾女士。釐爾女士,從以孫子。
已窮洞府無窮意,不盡幽期未了緣。取道西樵看云谷,徐從此滘達甘泉。
仙老拔宅去,驅雞飛上天。如何種桃處,鳴吠尚依然。我欲問往事,翁來殊少年。此中山可買,愿解腰閒纏。
早來風定絕塵霾,掃地如鏡窗盡開。昏明四望移遠近,晝夜兩湖分去來。
珍重南華五色禽,云棲霧宿見無因。雨中恐誤翩然出,我是閑人非貴人。萬木杉從一寸栽,參天次第可推排。他年空翠橋邊路,來選承天八柱材。真覺止能留一宿,桐鄉今已住連宵。卻將膏雨下山去,聊助南溟早晚潮。火樹燒春明躑躅,紫羅囊筆綴辛夷。花枝照眼蒙清潤,帶雨游山亦自奇。
我愛昭州樂,供官不在多。薰風齊樂圣,淑氣且宣和。謁廟知神格,鋪筵喜客過。聲邊無一事,對酒漫高歌。
花氣冥蒙杜若洲。春風吹面思悠悠。江城煙雨未全收。好護馀妍天作美,不辭遠道孰同游。搴衣獨上木蘭舟。
聞與羅浮岳,朱明一洞通。石床流水上,丹灶落花中。時有大蝴蝶,來從四百峰。慚予學仙久,羽化未凌空。
功名早擬登麟閣,中歲歸來問林壑。臨觀何處不江湖,范老文如為公作。方今才望誰如公,鄖陽節鉞南畿同。十年朝野均勞后,四省兵民總制中。江漢朝宗兩支水,公心耿耿真如此。折沖千里笑談馀,某也曾聞古君子。公無上書稱引年,我為公歌峴水篇。羊公杜公各片石,更道人間別有仙。中原之民望公久,過我山中還飲酒。前年曾壽守溪翁,侑者罌泉詩一首。春來江上多風波,船如天上聞公過。白云黃鶴武昌渚,試看東流今若何。
拜手朝辭畫省香,朱衣持節下南方。云中舊隱三花樹,臺上今棲兩鳳凰。詞賦寧知園令薄,金貂還接上公行。離心不共江流遠,矯首青云總未央。
訪爾陽山曲,迢迢丘壑重。青冥恣遐矚,麋鹿伴孤蹤。高枕低云嶠,疏林度遠鐘。徑余重九菊,門倚兩三松。避地霧中隱,鳴琴竹下逢。夜長思共醉,老去愿相從。魏闕無今想,仙風自可宗。因思沉湎者,役役爾何庸。
兩窮相值愁無計,同是開元補闕孫。百世清風于此在,莫將貧悴對人言。
飛身清曠外,著眼有無間。崖斷疑無地,云開更有山。鳥隨天影沒,人自日邊還。歸夢扶清境,詩情不得閑。
東嶺初升皓月,西林漸斂殘霞。散步歸尋邊筍,乘涼摘到新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