厓門吊古 其一
兩厓波蕩撼乾坤,龍戰曾看擁至尊。
一日未亡猶正統,普天何處不中原。
殘營尚帶孤棲恨,瀕海難銷報國魂。
夷夏升沉還此地,萬山愁黛向黃昏。
兩厓波蕩撼乾坤,龍戰曾看擁至尊。
一日未亡猶正統,普天何處不中原。
殘營尚帶孤棲恨,瀕海難銷報國魂。
夷夏升沉還此地,萬山愁黛向黃昏。
崖山兩邊的波浪洶涌動蕩,仿佛撼動了乾坤。曾見激烈的戰斗中眾人簇擁著皇帝。宋朝一日未亡就還是正統所在,普天下哪里不是大宋的中原。殘余的營壘還帶著孤獨棲息的遺恨,瀕臨大海也難銷滅將士們的報國忠魂。華夏與夷狄的興衰沉浮都聚焦在這地方,傍晚時分萬座山巒都似含著哀愁。
兩厓:指崖山,在今廣東新會南大海中。
龍戰:比喻宋末激烈的戰斗。至尊:指皇帝。
正統:封建王朝一脈相承的系統,這里指宋朝。
殘營:指崖山之戰后殘余的宋軍營地。
瀕海:靠近大海。
夷夏:指少數民族與華夏民族,這里指元與宋。升沉:興衰。
此詩創作于南宋滅亡之后。崖山之戰是南宋與元朝的最后一次大決戰,宋軍戰敗,陸秀夫背著幼帝投海自盡,南宋覆滅。詩人來到崖山憑吊古跡,感慨歷史興衰,寫下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憑吊崖山之戰,抒發對南宋滅亡的感慨。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,意境悲壯。在文學史上,它是反映南宋滅亡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佳作,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歷史的反思。
怒目視中原,嗥聲震山谷。風云筆底生,譽虎致三祝。
東風吹綠遍天涯,陌上晴煙漾柳花。鶴發老人茅店下,一樽相對話桑麻。
鑒泉鱗石照無泥,細草青蒲意欲齊。寂寂坐溪看雨到,亭亭駐勒近鶯啼。社中詩友驚頻換,湖上山名問不迷。興發便須呼筆札,酒酣欹側雁行題。
昔日同飛燕,今朝似伯勞。情深爭擲果,寵罷怨殘桃。別殿春心斷,長門夜樹高。雖能不自悔,誰見舊衣褒。
白鶴山人如鶴白,自抱山樽留過客。要看修竹萬瑯玕,更對名花春雪色。山樽本出山下泉,過客醉去山人眠。客亦是鶴君莫笑,重來更待三千年。
隔屋女娘歌竹枝,凄凄秖似少年詩。淺斟低唱微微醉,如在綃金帳里時。
場上雞豚爭稻穗,渡頭魚鴨避菱科。老農到處東莊有,只少君家擊壤歌。
封章上計宜居最,奉命朝天在及期。帝闕九重環象魏,王春一統發華夷。斑聯簪笏揚休日,樂聽蕭韶錫宴時。既向楓宸沾圣澤,好歸花縣慰民思。殷勤農父耕田勸,揖遜鄉人飲酒儀。寡婦何煩孟嘗訴,李娥仍誄度公辭。淳風百里真堪復,善政三年屬有為。莫道外官非近侍,鐘山咫尺五云飛。
智力區區不為身,欲將何力助強秦。只應埋沒千秋后,更足詩書發冢人。
梨園小隊斗娉婷,一曲霓裳正好聽。誰料開元太平曲,秋風吹入雨淋鈴。
白纻新裁換越羅,仙郎能舞又能歌。晚來侍寢頻揮扇,但覺涼生枕簟多。
卻是春殘景更佳,詩人須記許生涯。平田漲綠村村麥,嫩水浮紅岸岸花。
秋床上,晝寢未全醒。被涌晴紗塵縷縷,窗搖冷日樹層層。一往有深情。
白云何靡靡,瞻望在故鄉。迢遞越萬里,云何別高堂。婉戀慈母歡,伊郁不可忘。歌彼陟岵詩,旨酒盈我觴。達道莫能致,沉思迫衷腸。托之丹彩箋,寫茲明月光。日夕承高隅,髣髴流佩裳。庶言結遐思,耿耿明德旁。
柳花袞雪春冥冥,溪風一夜吹為萍。萍隨風去渺流水,人生無根亦如此。故山入夢草芊芊,半窗疏雨寒食天。曉來白發稀可數,多少朱顏化黃土。高原冉冉青煙斜,麥飯灑松能幾家。子規叫殘金粟墓,繭紙蘭亭亦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