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二首 其一
是即徹底是,從來脫體先天地。
非即徹底非,萬別千差共一機。
是也是不著,非也非不及,此時佛祖從何立。
曉天霜重泄真機,一顆圓明色非色。
妙體全標處,分明只自知。
是即徹底是,從來脫體先天地。
非即徹底非,萬別千差共一機。
是也是不著,非也非不及,此時佛祖從何立。
曉天霜重泄真機,一顆圓明色非色。
妙體全標處,分明只自知。
如果是,那就是徹底的是,它從來就是脫離形體且先于天地存在。如果非,那就是徹底的非,千差萬別的事物都源于同一機樞。是也不停留在是上,非也不偏離非,這時佛祖又從哪里立足呢。清晨寒霜濃重泄露了真正的機妙,有一顆圓滿明亮的東西,它的色既非一般的色。精妙的本體完全彰顯之處,只有自己能清楚知曉。
脫體:脫離形體。
一機:同一機樞,指事物的根源。
著:停留,執(zhí)著。
不及:偏離。
圓明:圓滿明亮,常指佛性。
妙體:精妙的本體。
偈語多為僧人對佛法感悟的表達。此偈創(chuàng)作背景應與佛教修行、參禪悟道相關。僧人在長期的修行中,對佛法有了深刻的領悟,通過偈語來傳達自己的見解和心得。具體創(chuàng)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應是在佛教修行的環(huán)境中產生。
這首偈語主旨是闡述佛法中對“是”與“非”的辯證理解,強調超越世俗的二元對立觀念,追求佛性的圓滿。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佛理。在佛教文學中,這類偈語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,引導修行者領悟佛法真諦。
雨師風伯倏回車,今日春工得自如。窗牖洞開除障礙,盡教風景到吾廬。
貴人何所憂,所憂唯是老。既老何所憂,憂見無常到。逢人問方術,閉門弄丹灶。此心若不歇,至死亦顛倒。
微茫翠浪瀉青瑤,木末斜分鳥道遙。云斂江亭初過雨,月明津樹欲生潮。崖根橘柚知誰種?澗曲茅茨許共樵。不羨東山攜妓看,堆盤鲙玉映紅綃。
祥風吹曉動簾旌,香裊狻猊幾縷青。佳氣遠浮黃閣滿,老人高拱紫微明。月將圓影來華席,梅放新香入寶觥。千歲定知仁者壽,喜看無汗玉枝橫。
別駕亦何事,休戚理則同。但使民受惠,無論別駕功。
上相分臨控列州,理官高選用儒流。風生使節(jié)聲華舊,地近臺垣寵數(shù)優(yōu)。南土政平多暇日,西山氣爽入新秋。公馀若過滕王閣,煩為題詩在上頭。
無加之義復何如,解盡當年太極圖。八面四方都恰匝,更于止善用工夫。
劍佩儼如林,齊傾拱北心。渥恩頒美祿,咸濩聽和音。一德君臣合,重瞳日月臨。歌時兼樂圣,唯待贊泥金。萬國咸歸禹,千官共祝堯。拜恩瞻鳳扆,傾耳聽云韶。運啟金行遠,時和玉燭調。酒酣齊抃舞,同賀圣明朝。令節(jié)陳高會,群臣侍御筵。玉墀留愛景,金殿靄祥煙。振鷺涵天澤,靈禽下樂懸。圣明無一事,何處讓堯年。
肥松瘦竹古招提,軒檻重游識舊題。清意不曾吟得盡,夜來明月浸寒溪。
輕云籠日雨收塵,天作奇花照眼明。莫道嶺邊無好況,吾今春在洛陽城。
可畏是輪回,念念無停住。才見出頭來,又見翻然去。換面與改頭,為男或作女。不識主人翁,來去多辛苦。
簫云吹斷秦樓迥。玉蟾還印闌干影。來去兩無因。春屏夢里人。銜愁雙翠羽。啼遍池南樹。銀縷怨留香。羅衾一夜涼。
義路本如砥,利徑劇羊腸。何以書子紳,世德不可忘。
靈峰高映玉溪光,花草時薰知見香。未用胡麻金椀飯,且浮昌歜碧霞觴。松欞照北塵埃遠,澗水流南氣象長。舞鶴獨知千歲永,風云猶欲會明良。
自負東南一劍橫,故膺宸翰錫嘉名。帛書峴首愁歸雁,鼙鼓江心吼怒鯨。落木叢祠孤淚墮,西風長笛壯心驚。奸雄欺國真兒戲,只比藏鉤謾斗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