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:三宿神景宮
靈蹤未遍尋,不覺溪色暝。回頭問棲所,稍下杉蘿徑。
巖居更幽絕,澗戶相隱映。過此即神宮,虛堂愜云性。
四軒盡疏達,一榻何清零。仿佛聞玉笙,鼓鏗動涼磬。
風凝古松粒,露壓修荷柄。萬籟既無聲,澄明但心聽。
希微辨真語,若授虛皇命。尺宅按來平,華池漱余凈。
頻窺宿羽麗,三吸晨霞盛。豈獨冷衣襟,便堪遺造請。
徒深物外趣,未脫塵中病。舉首謝靈峰,徜徉事歸榜。
靈蹤未遍尋,不覺溪色暝。回頭問棲所,稍下杉蘿徑。
巖居更幽絕,澗戶相隱映。過此即神宮,虛堂愜云性。
四軒盡疏達,一榻何清零。仿佛聞玉笙,鼓鏗動涼磬。
風凝古松粒,露壓修荷柄。萬籟既無聲,澄明但心聽。
希微辨真語,若授虛皇命。尺宅按來平,華池漱余凈。
頻窺宿羽麗,三吸晨霞盛。豈獨冷衣襟,便堪遺造請。
徒深物外趣,未脫塵中病。舉首謝靈峰,徜徉事歸榜。
還沒尋遍靈蹤,不知不覺溪色已暗。回頭詢問住宿之處,慢慢走下杉蘿小徑。山居更加幽靜,山澗門戶相互掩映。過了這里就是神宮,空堂正合我寄情云間的本性。四面軒窗都很開闊,一張臥榻多么清靜。仿佛聽到玉笙之聲,鏗鏘的磬聲在清涼中響起。風使古松的松果凝立,露重壓著長荷的莖柄。萬籟俱寂,只能澄凈內心去聆聽。隱約分辨出真語,好像接受了天帝的命令。按摩頭部使它平和,含漱口水讓口腔潔凈。頻頻窺見宿鳥的美麗,多次吸納清晨的云霞。不僅讓衣襟生涼,還能讓人忘卻世俗的應酬。只是空有超脫物外的情趣,卻未擺脫塵世的煩惱。抬頭向靈峰告別,悠然劃船踏上歸程。
靈蹤:神靈的蹤跡。
暝:昏暗。
杉蘿徑:長滿杉樹和藤蘿的小路。
澗戶:山澗的門戶。
虛堂:空堂。
云性:寄情云間的本性。
四軒:四面的軒窗。
清零:清靜。
玉笙:笙的美稱。
鼓鏗:形容磬聲鏗鏘。
希微:形容聲音細微。
虛皇:道教神名,指元始天尊。
尺宅:指頭部。
華池:口腔。
宿羽:宿鳥。
造請:拜訪謁見。
徜徉:悠然自在的樣子。
此詩是作者奉和襲美之作。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,但從詩中可推測作者處于一個清幽的自然環境中,可能是在游覽神景宮時有感而發。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們對道教文化的推崇,作者在游覽神景宮過程中體驗到了道家的清幽境界。
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神景宮的清幽之景,表達對超脫生活的向往。其特點是寫景細膩,意境清幽,將寫景與情感抒發相結合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突出,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自然和道家文化的關注。
數我初生歲,今為第二年。
光陰六十過,行輩幾人全。
試把新詩寫,閑將好夢圓。
兒孫扶出拜,蘇酒讓渠先。
故國山河成斷絕,孤臣江海自飄零。
窗間取月離離白,樹下窺天碎碎青。
一鴈不來山驛靜,千梅欲動客愁醒。
新來未賜王春歷,三尺堯階自有蓂。
昆山片玉天生潤,鴈蕩移來手自栽。
禪客久親清少病,山童勤拂浄無埃。
葉端灑灑通心露,根畔疎疎引水苔。
必有事焉還勿助,此方端自養原來。
不惜此時別,毋忘別后音。
相隨溪上影,共息樹邊陰。
水落行田蟹,霜晴出谷禽。
何須拘改歲,有興即相尋。
有恨青春老,無營白晝長。
葉新林換綠,花落地生香。
雨意一番足,人家百事忙。
為儒竟成誤,悔不早農桑。
冬日山居好,幽齋羃紙窗。
溫存簷鵲并,暖熱竹鳩雙。
鹿下霜封塹,樵歸雪印矼。
從茲謝城府,吾志鹿門龐。
春日山居好,初春草色回。
小橋簾映柳,野店燭簪梅。
箭茁穿沙出,蘭芽帶雪開。
從今排日去,連月覆樽罍。
玉宇浮叢雁,黃槐帶化蟬。
青山一長嘯,白日半欹眠。
機斷蟲虛織,囊空蘚疊錢。
去年真可怕,戎馬暗山川。
新歲才三日,春風便不同。
花前雙鬢白,雪后一燈紅。
老去心無術,愁來佛亦空。
吾儒真實在,千古獲麟翁。
收合千紅不上枝,綠莖丹萼稱施為。
燈籠翠干從高揭,火繖流蘇直下垂。
文豹翻身騰彩仗,赤龍奮爪擺朱旗。
莫疑衰老多夸語,漬蜜蒸根潤上池。
天地元從雪后新,開簾閑坐看回春。
謝公夢覺池生草,杜老羹成澗有芹。
正是泰和嘉氣象,好調寒煖養精神。
花前不著多憂客,百舌何妨報事頻。
誰裁婺女輕羅段,我有并州快剪刀。
色似山丹殊少肉,形如石竹亦多毫。
臙脂初褪黃先露,蝴蝶才成翅未高。
欲向小窗成扇面,世無陶縝倩誰描。
負薪收芋栗,捫虱曝荊扉。
落日烏行亂,清霜杏葉飛。
歲窮終有復,人老自知非。
兀兀窗西夜,吾方理易幾。
樹下春來往,窗間月死生。
尋梅何處好,隨意自溪行。
酒債應無數,燈花各有情。
明朝江上路,風雪一詩成。
飛絮游絲客子心,連城那忍遽分襟。
青燈應見詩情苦,濁酒不如交味深。
一榻暖風棲竹屋,半闌淡月立花陰。
離懷今夜先收拾,盡付明朝馬上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