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人柳溪
三月二十七,春叢已半空。
細草著露作團綠,落花擁溪相壓紅。
南北游人歸未歸,日斜飛絮撩東風。
三月二十七,春叢已半空。
細草著露作團綠,落花擁溪相壓紅。
南北游人歸未歸,日斜飛絮撩東風。
三月二十七日,春天花叢里的花已大半凋零。細草沾滿露珠,聚成一團團綠色,落花堆積在溪邊,層層疊疊一片嫣紅。南北的游人回沒回來呢,夕陽西下,飛揚的柳絮撩撥著東風。
春叢:春天的花叢。
著露:沾著露水。
撩:撩撥。
具體創作背景不詳,但從詩中描繪的暮春景象推測,可能創作于暮春時節,詩人或許在此時觸景生情,有感而發寫下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暮春景色,突出特點是寫景細膩生動,語言清新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,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表現力。
天際孤舟帶雨,沙邊竹杖穿云。村落半藏宿莽,危亭獨瞰江濆。
東望三茅歸興濃,羅衣元不受霜風。放歌空谷長騎虎,濯足秋潭不避龍。爐里有丹雙鬢綠,日邊栽杏萬株紅。幾番采藥云深去,白鶴看家似玉童。
幼安伯可號文雄,詞壽秦韓枉自工。賢相肯交窮處士,何如魏野祝萊公。
誰觴群玉山前冷,愔愔欲招君返。閟竹天荒,搴華月莽,念盡舊情芬暖。冰姿自管。教散作紅棉,點妝春苑。淡淡明云,動空霓羽向歌展。秾桃自多靚染。對千林潤滴,盡高青眼。后土移枝,飛瓊下意,得省無雙凄惋。隨花緩緩。比濺淚驚心,野風孤館。曉色瑩然,洗高城一片。
岸幘行吟向落暉,西原聊自采芳菲。白駒轉眼浮生老,黃鳥驚心舊侶違。揚子風濤南望遠,秣陵春信北來稀。還思并馬漁陽路,回首孤云塞上飛。
君為山靈壯幾分,倒囊攜酒共穿云。松頭露滴羅衣潤,墻角風醒落帽醺。寒澗取青千尺雪,長杠掃盡八千軍。西風回首東南路,觀瀑亭前日已曛。
愛君道骨有仙風,人品渾如月在空。清論不窮霏鋸屑,故應云夢吐胸中。
墻里燕,不出墻,墻外旗竿如插檣。墻里燕,飛出墻,不使枉殺墻外百萬黃口鸧。墻里燕,何堂堂,垂名夬,稱燕王。
大江如帶從左來,金山焦山碧崔嵬。風吹楊卷度江去,妾心如山不可回。憶昔移所天,豈獨甘守節。兩草方纏綿,那知中道訣。玉琴不奏雙鴛鴦,玉簫不吹雙鳳皇。紡績給朝暮,蛾眉忽成霜。蟏蛸網素壁,燕子歸空梁。生乖同室處,死期同穴藏。郁郁山頭樹,已見參天長。白璧須惡玷,白絲須惡染。邊聲亂胡笳,萬古悲蔡琰。
卜居無喧寂,尚論心所宗。山林茍不靜,亦與朝市同。聞君南窗下,寄傲樂無窮。曲肱有馀趣,戰勝紛華中。好風從何來,吹子庭前松。清琴時一彈,濁酒尊不空。頗恨道里賒,不得往相從。人事矧好乖,我心何時降。
谷口人家十二三,家家窗戶得晴嵐。千章云木秀而野,一脈流泉清且甘。徇俗到頭終是病,耽書自古不名貪。作詩為問東溪友,樽酒何時愜笑談。
籠鉤在手茜裙襦,蠶老風暄日欲晡。我是采桑菩薩女,不煩下擔捋髭須。
游子驚聞爆竹,高堂誰薦椒花。諧賞園中地主,姑蘇城外天涯。
四方無事太平年,萬象鮮明禁火前。九重細雨惹春色,輕染龍池楊柳煙。
今歲喜逢人日晴,老夫乘興出郊行。孤云作伴隨藜杖,一路看山到石城。煙草暗埋周顗恨,荒村猶負莫愁名。蜀州刺史今何在,無復題詩慰客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