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沙子羽之日本
壽安山迥敝云煙,邪馬臺高四面天。
縹緲似游星漢外,依稀直到日輪邊。
乘桴昔日傷尼父,蹈海今誰是仲連。
見說遺經在茲土,卻將吾道問東偏。
壽安山迥敝云煙,邪馬臺高四面天。
縹緲似游星漢外,依稀直到日輪邊。
乘桴昔日傷尼父,蹈海今誰是仲連。
見說遺經在茲土,卻將吾道問東偏。
壽安山高遠遮蔽了云煙,邪馬臺高聳直抵四面的天空。行程縹緲仿佛在銀河之外遨游,依稀能到達太陽旁邊。昔日孔子曾因道不行想乘筏出海而感傷,如今像魯仲連那樣蹈海的人又有誰呢。聽說經典在這片土地流傳,你要帶著我們的學說去東方探尋。
壽安山:具體所指待考。迥:遠。敝:遮蔽。
邪馬臺:古代日本國名。
星漢:銀河。
乘桴:《論語·公冶長》記載孔子曾說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?!?。尼父:指孔子。
蹈海:戰國時魯仲連義不帝秦,曾表示“有蹈東海而死耳”。仲連:即魯仲連。
遺經:指儒家經典。茲土:這片土地。東偏:東方,這里指日本。
此詩創作背景應是當時中日文化交流頻繁,友人沙子羽要前往日本。作者可能有感于中日文化差異與交流,借詩表達對友人的送別之情以及對傳播中華文化的期望。
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去日本,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和奇幻想象。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中外文化交流的關注和思考。
嶧山青未了,迢遞接孤城。
古木崇祠暗,斜陽斷碣明。
雪消知土活,風細喜塵輕。
去去征人跡,鞭絲大道橫。
南國清明節,折柳送行人。汀洲滿眼香草,斜日奈何春。西望清流關外,千里廬陽山色,碧玉競嶙峋。明日搖鞭去,暮雨宿何村。
濡須塢,肥水戍,幾移軍。紫髯已遠,八公草木怨咸秦。轉眼興亡六代,殘劫依稀半局,憑吊足傷神。鶯老春歸矣,莫怨又離群。
謝他逋客請回車,曳鉤清溪盡可漁。
一飽何思更何慮,四時無欠亦無馀。
鷗閑與我兩相似,鳩拙于人百不如。
金馬玉堂夢難到,凄涼分已愛吾廬。
絕壑崚嶒寶剎開,中峰明滅彩云堆。
玲玲玉韻半空起,白日陰晴風雨來。
縹緲孤臺接大荒,金光瑤草半蒼茫。
石巖深鎖諸天寂,僧在翠微炷妙香。
郭泰同舟日,髯蘇出獄年。
天涯仍是客,勝侶尚如仙。
風定濤還響,煙銷月再圓。
憑闌觀海意,誰為障東川。
筆帶煙霞人晉魏。拓得滕王,海眼圖中意。惆悵東風吹不起。翩翩只在生綃里。
夜雨攪林花瓣碎。覓蕊為糧,還抱花須睡。春色滿園拖粉翅。不知夢見莊周未。
驢前馬后識靈云,滿眼風埃絕點塵。行偏天臺并雁蕩,歸來重看錦江春。
信手揮來一一親,祗林劍下絕煙塵。太平曲調無人會,孤負皇家定亂人。
芙蓉月向懷中照,楊柳風來面上吹。夜半庭前柘枝舞,天明羅袖濕胭脂。
兩指爪開權撮起,一志頭上為吹開。這回不在身邊立,休說清風偏九垓。
采得黃花作枕囊,
曲屏深幌閟幽香。
喚回四十三年夢,
燈暗無人說斷腸。
指上冰弦濕未調,
白頭司馬恨難消。
空將南陌如絲柳,
折送行人度洛橋。
四百八十炮夫行,馬草十萬連催征。
縣官憐民省民解,牌差斂費紛縱橫。
前年解錢塘,今年解信安。
信安山多稻草少,戶口流亡斷飛鳥。
營盤草多要折錢,解吏索錢還索草。
去年濕草爛江干,草戶于今杖血丹。
安得馬嘶息海岸,樵歌出村聞夜半。
懷袖猶存白鳳毫,木奴花發燕雙高。
銅龍水似牽腸線,玉馬風如切夢刀。
醉墨尚濡羊子練,枕痕仍在范生袍。
何須三十悲蓬鬢,一夜思君有二毛。
誤著頭巾計已疏,磨穿鐵硯習難除。
署門力謝崔儦客,棄產惟營李謐書。
身后儒林爭一席,老來雪案補三馀。
才疏志大真堪笑,合在愚公谷里居。
吾聞海上三神仙,曾城十二虛無間。巨鰲赑屃頑申禿,乘風徙去乘潮還。
秦皇漢武無仙骨,不見金銀耀宮闕。定識徐欒非浪言,真有蓬壺浮硉矹。
東牟秋晚碧宇澄,陽烏浴翼投滄溟。浮云一朵起天際,綿邈千里連蒼青。
奇峰復嶺倏騰擲,五岳真形變頃刻。赤城霞標建高紫,匡君瀑布垂修白。
臥對真如宗少文,琴響泠泠動四壁。忽從浮槎弱水西,丹邱縹緲望丹梯。
棲臺百座林端出,鸞鵠千群煙際迷。拍肩把袂飛仙人,毿?羽服青霞裙。
呼之欲下不肯下,笑我裋褐身賤貧。我寧住世趨埃塵,略欲識字窺皇墳。
但作頑仙何足珍,上界官府還紛紛。亦有赤砂與白鵠,行人牛馬車輪囷。
若煙非煙縵五色,窈窕錦繡開青旻。信知造化弄奇詭,不獨珠宮幻蜃市。
我作長歌歌海云,蕭蕭聲卷秋風起。
試登臨、秋懷飄渺,長空澄澈如浣。關河迢遞人千里,目斷數行新雁。楊柳岸,猶瘦曳煙絲,似訴閑愁怨。天低水遠。正黃葉紛紛,白蘆瑟瑟,一片斜陽晚。
空懷感,到處離宮荒館,消歇燕嬌鶯婉。舊時翠輦經行處,惟有碧苔蒼蘚。君不見,殘弈局,頻年幾度滄桑換。興亡滿眼,只山色余青,湖光剩綠,待付誰家管。
蹤跡江湖任所之,雄文到處寫明璣。
詩書未得一兒用,豪杰空令眾譽歸。
千里云山飛不到,寸心日夜惄如饑。
幾番清夢隨蝴蝶,一覺回來又已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