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中好風景二首 其一
吳中好風景,八月如三月。
水荇葉仍香,木蓮花未歇。
海天微雨散,江郭纖埃滅。
暑退衣服乾,潮生船舫活。
兩衙漸多暇,亭午初無熱。
騎吏語使君,正是游時節。
吳中好風景,八月如三月。
水荇葉仍香,木蓮花未歇。
海天微雨散,江郭纖埃滅。
暑退衣服乾,潮生船舫活。
兩衙漸多暇,亭午初無熱。
騎吏語使君,正是游時節。
吳中風景美好,八月如同三月。水荇葉子依舊散發著香氣,木蓮花還未凋謝。海上與天空的微雨消散,江邊城郭的細微塵埃也消失了。暑氣消退衣服變干,潮水涌起船只充滿活力。衙門事務漸少,中午也不再炎熱。騎馬的官吏對刺史說,這正是游玩的好時節。
吳中:今江蘇吳縣一帶,亦泛指吳地。
水荇:水生植物。
木蓮:一種花。
兩衙:指早晚兩次坐衙辦公。
使君:對州郡長官的尊稱。
此詩創作于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。當時他公務之余,得以欣賞吳中美景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,展現了當地八月獨特的風光和自己閑適的心境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吳中八月的美好風景。其特點是語言清新,畫面感強。它生動地展現了蘇州的自然風光和生活氣息,在白居易的寫景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。
弟兄遙想頌椒盤,應望天涯憶歲寒。歸雁紛紛空北向,更無一字寄平安。
椷書勞爾寄衡門,知在城西訶子園。我自天涯頻借問,幾人遷客似虞翻。
煙凄古戍晚楓丹,水咽平沙塞草寒。邊馬正肥生事易,漢師已老撤防難。雄藩自古推三晉,壯略何人繼一韓。聞道圣明宵旰切,封關或可恃泥丸。
嬉犬農家宅,觀魚駱橐巔。紅塵冰霰濕,白草勁風殘。馬踏山頭雪,身登云外天。云天風雪上,一對碧湖仙。
學省周旋地,三朝四紀中。同聽對床雨,共詠舞雩風。少日借千佛,殘年獨兩翁。那知有存沒,老淚落新宮。
江之水,清且漣,明如鏡,直如弦。青驄系著江邊樹,繡衣考績朝天去。津人伐鼓送樓船,十丈云帆南斗邊。鯨波帖帖風不起,使君之心有如水。激濁揚清振綱紀,萬歲千秋報天子。
朝出亂帆前,暮落千山后。十日溯春流,未離清濟口。憶初辭里門,不謂行當久。方舟得舊知,春風共尊酒。
攜幼入我室,羸馬脫歸鞅。頓忘塵俗喧,地幽無外想。沮溺將并耕,荷筱亦長往。日上松陰清,雨過菊苗長。琴書聊可親,但覺此心廣。力田躬荷鋤,庶以除蓁莽。
枯篁漠漠吹北風,黃河水流凝不通。大孫手持白鸞尾,掃盡琪花舞碧空。昆山玉碎瓊樓裂,老龍起舞驚明月。應是游魂不覺寒,醉吟紙帳春云熱。東家嬌娘厭桃李,學繡宮花鎖窗里。冷袖擎來欲細觀,隔簾火氣催成水。
七十二峰列翠屏,唐松漢柏入眸青。輕車一日馳千里,不及騎驢細雨行。化石千年目未瞑,將軍墳上草青青。可憐空據雄關險,獨木焉支大廈傾!嘉陵驛路兩悠悠,人物山川古利州。恰似北翔回首處,客來爭睹鳳凰樓。煌煌權勢付煙云,萬歲聲中已化塵。留此“真容”成底用?由人指點議紛紛。臨表無言心欲泣,中宵燈火猶傳檄。今來剩此一通碑,佇聽灘聲似嘆息。漢王山上西風急,十萬貔貅擁戰旗。一頁風云今不在,偶聞農舍午時雞。墓草青青桂木蒼,二千年尚發幽香。為君盡瘁酬三顧,辜負南陽舊草堂。未盡雄才嘆此章,織絲殖谷勸農桑。蜀民縱不怨征伐,國弱民疲大計亡。紅氍毹上識雄豪,神武英年白戰袍。于今剩此一抔土,碧水青山慰寂寥。我亦飄零至絕域,凄惶曾下萬行泣。思君絲路鑿空蒙,獵獵旗飛漠風疾!
陰風吹黃蒿,挽歌度秋水。車馬卻歸城,孤墳月明里。
問路林間子,茫然指萬峰。流云山腳下,失徑木叢中。聽有琴泉響,尋無石棧通。深柴吠一犬,渺渺認村蹤。
茅屋幾家村,村酤老瓦盆。浹旬收黍稻,隨地散雞豚。澗響先通牖,山光半到門。西風一夜發,作意護蘭蓀。
小雨霏微潤綠苔,石欄紅杏傍池開。一枝插向銀瓶里,捧進君王玉殿來。
樓亭漸遠蘇圃橫,欲園未園林樾生。農事方興不歸去,我懶倘使鄉人驚。人間何處外塵湫,片時佳境隨探討。漢書猶在蔬已荒,絕憶辛勤鋤菜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