訴衷情 其二 詠蓮
猩紅弓樣試風流。貼地軟香浮。
凌波巧籠纖筍,錦幄倍清幽。
蓮折瓣,月微鉤。玉溫柔。
苔痕池上,泥印花間,塵跡樓頭。
猩紅弓樣試風流。貼地軟香浮。
凌波巧籠纖筍,錦幄倍清幽。
蓮折瓣,月微鉤。玉溫柔。
苔痕池上,泥印花間,塵跡樓頭。
猩紅如弓的蓮花舒展著風流姿態,輕柔的香氣貼著地面浮動。它凌波而立,像巧妙籠住的纖細筍芽,周圍如錦繡帳幕更顯清幽。蓮花舒展花瓣,彎月如鉤,如玉般溫潤柔美。池上有苔痕,花間留泥印,樓頭落塵跡。
猩紅:像猩猩血一樣的鮮紅色,形容蓮花顏色。
弓樣:形狀如弓,形容蓮花花瓣舒展的形態。
凌波:指在水面上,化用曹植《洛神賦》“凌波微步”,形容蓮花生長于水中的姿態。
纖筍:比喻蓮花的纖細,如幼筍般柔嫩。
錦幄(wò):錦繡的帳幕,此處形容蓮花周圍的環境如錦帳般華麗。
月微鉤:彎月如鉤,描繪夜晚的時間背景。
玉溫柔:形容蓮花質地溫潤如玉,柔美動人。
苔痕、泥印、塵跡:分別指池邊苔蘚、花間泥土痕跡、樓頭灰塵,烘托環境的細膩與靜謐。
此詞為詠蓮之作,具體創作背景未明確記載。推測可能為作者賞蓮時觸景生情而作,通過細膩觀察蓮花的形態、環境,表達對自然美的捕捉與喜愛。
全詞以“詠蓮”為核心,從顏色、形態、香氣到周圍環境,層層鋪陳,生動展現蓮花的風流姿態與清幽氣質,語言柔美,意象豐富,是一首典型的詠物小令。
龍泉三尺鎮相隨,出匣光芒照斗箕。新淬鸊鵜愁魍魎,舊埋冤獄泣雄雌。尚方欲請誅奸佞,帳下曾經斬艷姬。見說三邊烽火息,將軍持此莫忘危。
翩翩南圖鳥,昔是北溟鯤。才見搏風一日起,忽看垂趐九天云。樊生此行覽吳越,大江石城通日月。岧岧南京十二樓,波浪蹴踏金銀闕。爾上金陵望帝關,星河北極開幽燕。丈夫常懷金海志,才人亦賦兩都篇。排空萬里有毛質,再接扶搖上九天。
大樂稀音,至誠簡禮。文物棣棣,聲名濟濟。六變有成,三登無體。乃眷豐絜,恩覃愷悌。
二竹家傳一發微,眼中難問是和非。詩書事冷官符欣,韋布形枯繒戶肥。兒戲仙樓空夢見,老過顛嶺只愁歸。山溪亦有不平處,終日諠聲水戰磯。
不酸金橘種初成,無核枇杷接亦生。珍產已從幽圃得,濁醪仍就小槽傾。漿石榴隨糕作節,蠟櫻桃與酪同時。兩株偶向池邊種,可喜今年墜折枝。架垂馬乳收論斛,港種雞頭采滿船。黿鼎若為占食指,曲車未用墮饞涎。山杏溪桃本看花,累累成實亦堪誇。鹽收蜜漬饒風味,送與山僧下夜茶。
衰影經秋側。看露華如澡,菊寒無色。笳散幕烏,燈催邊馬,塵合天窄。聽長樂鐘聲,送人幽夢共嘆抑。黯去魂、冤化碧。料故國三千,玉顏清淚,共指夕陽深處,數番追憶。今夕。青燈白滴。對艷詞、彩筆重飾。舊時猿鶴,分明猶在,定誰發白。嘆一縛輕絳,培風無計摧勁翼。問過客。應不識。但夜雪江南,梅邊吹怨,寄得。望隔。吟箋硯北。
憑誰貌入丹青里,疑是仙人赤松子。翛然長身立松下,蒼雪墮衣風不起。萬古乾坤歸一息,手中瑯函不盈尺。笑拂髯龍倚太虛,看破紅塵眼雙碧。
重九登高節,陽秋稟氣和。家家歡會日,祺壽所宜多。
槭槭風聲撼井桐。瀟瀟雨點雜秋蛩。獨眠人在小窗中。香寫微煙閑睡鴨,燈搖殘焰墮金蟲。者般情景幾家同。
詩中畫作畫中詩,三昧唐賢圣得知。渾是湖山煙水氣,南高峰下月斜時。
恨炎天,梅花少雪,凝脂未肥白。玉寒珠熱,似倒掛南枝,幺鳳無力。古人欲寄春消息。躑躅那忍摘。怕蛺蝶、食殘黃蕊,團香歸粉翼。仙姿亦復苦愁侵,憐他消受甚,神傷姑射。膏沐少。天然好、免污顏色。飛瓊女、月中不辨,縞衣冷、相要同片石。喚翠羽、啾嘈歌罷,天明愁寂寂。
惜尾矜還顧,戀群嬌不飛。從來美好處,須戒隱藏機。
牢落倦游歸,蕭然掩舊扉。蘚留題處墨,荷換去時衣。一雨秋陰淡,孤峰倒景微。晚來新水到,垂釣坐苔磯。
山東征客幾時歸,榆莢成錢草似衣。政自羈愁無著處,馬頭忽見雉雙飛。
布毛吹起便悟去,未吹布毛何不悟。三三九九八十一,云門大師有抽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