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巖二十景 其十七 仙掌秋風
秋空仙掌現云端,
疑是金莖捧露盤。
月出明珠懸玉腕,
西風吹影逐飛鸞。
秋空仙掌現云端,
疑是金莖捧露盤。
月出明珠懸玉腕,
西風吹影逐飛鸞。
秋日的天空中,仙人手掌般的巖石出現在云端,仿佛是金銅仙莖托著承露盤。明月升起,如明珠懸掛在玉腕般的石峰上,西風吹動影子,追逐著飛翔的鸞鳥。
仙掌:指形狀如仙人手掌的巖石,此處指星巖中的特定景觀。
金莖:傳說漢武帝曾鑄銅柱(金莖),上有承露盤,用于承接仙露,此處借指仙掌巖的挺拔形態。
露盤:即承露盤,傳說中承接仙露的容器,詩中比喻巖石頂部的形狀。
玉腕:形容巖石潔白修長,如仙人手腕般纖細秀美。
飛鸞:傳說中的神鳥,象征靈動與祥瑞,此處形容風吹石影如鸞鳥飛翔。
《星巖二十景》為古代文人對七星巖(或星湖)二十處景觀的題詠組詩。此首‘仙掌秋風’具體創作背景或為詩人游覽星巖時,見形狀如仙人手掌的巖石在秋風吹拂下若隱若現,因景生情而作,旨在記錄并贊美星巖獨特的自然景觀。
全詩以‘仙掌’為核心意象,通過神話聯想與生動比喻,將靜態巖景與秋風、明月、飛鸞等動態元素結合,既突出星巖‘仙掌’的奇崛形態,又渲染秋日清朗氛圍,是一首兼具畫面感與文學性的山水題詠佳作。
寂歷何年樹,槎牙傍水村。霜風吹葉盡,秋色落云根。
墾道求真終不獲,便成果實亦酸辛。何如獨到南山上,摘取葡萄祭酒神。
我生山野毛發古,不是多時舊巢許。松根坐臥忘歲年,足跡何曾入官府?雨晴忽覺草添肥,春來春去都不知。耕田鑿井亦足樂,短歌長嘯隨所之。溪谷無塵人事少,縱有饑寒能自保。花村月夜犬不驚,可是太平風俗好。昨日柳花如雪飛,今日作詩何所思?我詩似質樸,君政從可推。錦衣翩翩馬如練,拜恩應到黃金殿。他年皂蓋下蓬萊,更與君侯作佳傳。
陰陰桃李夾朱壇,春色千林雨露寬。縱得成蹊人已遠,恐教天上倚云難。
陳生才亦奇,年少舉宏詞。自信五經笥,堪為一卷師。衣冠閩俗變,文字海人知。莫即傷淹滯,三鳣更不欺。
丞掾分曹付舊規,翩翩文彩妙當時。何人誤讀雌霓賦,他日真成幼婦碑。曲水流觴如故事,平山行樂有新詩。春來想見棠陰盛,可但詩人別后思。誰道前賢跡已塵,園林氣象邇來新。高山流水有深意,翠竹黃花如故人。小隊郊坰時訪客,后堂歌吹獨留賓。汶陽寂寞無佳賞,臥閣蕭然過一春。
翠羽云屏訪漢關,西來阿母駕青鸞。穆王屢爽瑤池約,八駿長歸御廄閑。申舊誓,結新歡,神漿玉液敞華筵。相期汗漫同游衍,先遣欃槍凈掃天。
大星出海芒角稀,新月隔林光景微。空山無眠雞犬靜,獨樹忽驚烏鵲飛。已喜朝廷寬賦斂,側聞南國尚戎衣。釣竿早晚落吾手,日日放船來水扉。
移來十丈峰,虬鸞舞虛牖。面面白云生,終南亦何有。
我飲無定數,一杯復一杯。醉來我自止,不須問樽罍。白眼望青天,青天為我開。青天不開時,我醉眠蒼苔。
御風來??ぃ馀逑孪砂?。上德乾坤大,時賢旦暮還。覓音二仲徑,過嶺大蘇官。終局吾流分,名高不愧顏。
羨君卜筑粵江濱,去作林間適意人。環揖溪山供勝賞,剩栽桃李占芳春。養生有主身長健,與物無心道轉親。一曲鑒湖歸賀老,可能分半乞比鄰。
牡丹開時花滿闌,芍藥開時春已殘。等過三春今半夏,重樓日日倚闌干。
世味飽嘗應喜淡,醉鄉慣到不緣愁。開門恭喜知多少,爆竹聲聲過即休。
吳興翰墨人間少,白璧黃金價盡低。今日鷗波亭下路,王孫何處草萋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