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陪崔諫議櫻桃園宴
萬樹香飄水麝風,
蠟熏花雪盡成紅。
夜深歡態狀不得,
醉客圖開明月中。
萬樹香飄水麝風,
蠟熏花雪盡成紅。
夜深歡態狀不得,
醉客圖開明月中。
萬棵櫻桃樹散發著如麝香般的香氣,花朵似被蠟熏過,花雪般的花瓣漸漸變紅。夜深了,宴會上歡樂的狀態難以描述,就像醉客圖在明月中展開一樣美妙。
水麝風:形容櫻桃樹散發的香氣如麝香般濃郁。
蠟熏:形容花朵色澤如同被蠟熏染。
花雪:指櫻桃的花瓣像雪一樣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從詩題可知是春日詩人陪同崔諫議在櫻桃園參加宴會時所作,當時詩人處于輕松愉悅的心境。
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日櫻桃園宴會的歡樂場景。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,氛圍渲染到位,展現了宴會上的熱鬧歡快,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宴游詩的特色。
詩禮趨賢子,光陰仰圣傳。言持采芝賦,來問凌云篇。簾燕銜書濕,檐花點墨鮮。窺園應未暇,須以日為年。
黃狐白狐嗥古城,月落未落太白明。誰言天下無健者,長嘯出門刀自橫。
三徑從來半草萊,席門那為故人開。自慚不是梧桐樹,安得朝陽鳴鳳來。
門前不改舊山河,淚落燈前一曲歌。更把玉鞭云外指,只緣君處受恩多。
世祖愛儒術,迥出高皇先。草草札數行,感激令人傳。毋與窮寇爭,赤眉吾自鞭。飽逸待饑勞,非敢諸將煩。始雖垂翅歸,終則奮翼前。東隅炤偶失,收效桑榆顛。爾我君與臣,如人父子間。何嫌復何疑,而有懼意焉。豆粥燕蔞亭,麥飯滹沱干。厚意久不報,迄今銘肺肝。得隴復望蜀,人苦知足難。每一發兵符,頭須為皓然。司馬習步騎,水戰非所嫻。一繇征南公,重我荊門權。將軍今老矣,乃猶枕戈眠。中夜誰爬搔,背癢絕可憐。筆與舌互用,真意浮其端。詞令妙天下,文彩如龍鸞。
萬水千山來此土。本提心印傳梁武。對朕者誰渾不顧。成死語。江頭暗折長蘆渡。面壁九年看二祖。一花五葉親分付。只履提歸蔥嶺去。君知否。分明忘卻來時路。
家食懷君恩,北發理征棹。煖風入屠蘇,孤舟反漂泊。青陽令始行,頑陰氣未縮。擊楫呼長年,勉?為予促。連袂趨西江,陽春謂有腳。羈旅惜韶華,揚鞭逐芳躅。留滯豈足悲,揮霍當愈樂。達觀志桑弧,宇宙皆吾廓。
攜琴向山舍,遙見廬敖峰。瀰迤平陸絕,屈曲幽壑通。瀑流故不長,春冰結深重。石房復精潔,繞屋聞松風。俯飲澗泉水,慨念塵世蹤。主人況能賢,招我棲此中。
家有輞川集,人如王右丞。琴書多暇日,觴詠盡高朋。擬脫云山屐,來分夜案燈。新詩要傳寫,病眼任瞢騰。
青樓誰家子,紫騮黃金絡。云霄飛意氣,千金重然諾。羅衣青岑醴,翠釜駝峰濯。檀板金叵羅,笑看紅雨落。盈虛天道明,世事反今昨。一朝時勢異,頓然成蕭索。
玄玄玄處亦須呵,喝斷烏江返碧波。寄語東吳諸父老,不如聞早念彌陀。
曉來一雨洗塵痕,濃綠陰陰可一園。燕子聲中寂無事,獨穿苔徑出籬門。
衰季難將節義論,伊誰誓死戒兒孫。一衿冷落滄江畔,也有心肝奉至尊。想到中天禪讓時,皋夔依舊列丹墀。末流忽變唐虞世,可惜先生未及知。
耳熱題襟集,俊游良不虛。名山欣面識,舊雨惜緣疏。感慨登樓賦,商量負郭居。松陵能結侶,息壤問江漁。
誰是鴻毛誰泰山?古人去矣不得攀。眼前狐貉啖人盡,長樂一老依然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