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和松碧軒三絕 其二
聞說鋤耰手自持,
力耕初不愿天知。
卻防有客攜壺到,
杞菊應添一兩畦。
聞說鋤耰手自持,
力耕初不愿天知。
卻防有客攜壺到,
杞菊應添一兩畦。
聽說你親自拿著鋤頭耕地,努力耕種起初并不想讓上天知曉。只是擔心有客人提著酒壺到來,所以要再添種一兩畦的枸杞和菊花。
鋤耰(yōu):鋤頭和耰,泛指農具。
力耕:努力耕種。
杞菊:枸杞和菊花,可食用或入藥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從詩的內容推測,可能是詩人處于閑適的田園生活中,看到友人親自耕種的情景有感而發。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,詩人得以享受田園之樂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田園勞作生活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、意境清新。展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、閑適生活的一種審美傾向。
寥寥武城宰,遺井虞山陰。千載汲未竭,九仞功應深。藝囿自可灌,道源誰復尋。弦歌聽已歇,瓶綆看還沉。無為渫弗食,惻惻起嘆音。一瓢樂未改,庶幾回也心。
今日雨晴山亦佳,散行聊復寫幽懷。田翁入郭買春酒,野衲下堂留午齋。老去任添新白發,平生能著幾青鞋。醉中天地堪衾枕,卻笑劉伶死便埋。
紫殿長楊滿路塵,驪山荒草沒麒麟。伶玄作傳追飛燕,李白歌辭忤太真。舞袖夜虛金掌月,香囊魂墜紫絲茵。可憐傾國傾城曲,一度秋風一愴神。
明月有如此,況從湖上看。驚蘆秋雁起,把酒暮鐘殘。楊柳垂垂暗,龍蛇去去寒。夜來新水闊,吾欲飭漁竿。
鄞城公子人中英,天恩教領來國城。秋霜滿區老劍鳴,開口磊落肝膽明。前年歲豐夏無麥,去年雨足秋無粟。先生激烈氣不平,館下誰令有饑色。揚眉掉臂傍無人,義動天子耳目臣。誰人歸我三千里,坐令孔席回陽春。只今寒士望梁棟,文梓高梧天所用。諸生食飽待先生,日午杏壇看舞鳳。
故人天子乍成歡,劉季當年憶拜韓。司榻漫猜星犯座,披裘早覺暑生寒。自來良獵憐烹犬,是處清淪快伐檀。月滿空山酣睡足,神仙富貴不相干。
胡教市虎謗吾身,但問蕓蕓大德人。酒色誠為寡人疾,除斯何罪任君陳。
在世徒懷身外憂,漢家陵墓已荒丘。烏鳶奪食終難忍,龍虎圖形莫浪求。千載空遺兩翁仲,百年同是一浮漚。何如早約柴桑老,結社得隨惠遠游。
萬金方藥竟難支,臣庶悲號望赤墀。長樂春歸花滿地,影娥人散月當池。一朝奄棄三宮養,百世長存九嬪儀。圣子神孫哀罔極,春來秋去不勝思。
嬉戲清塘效鶴鳴,歲華將盡哺尤精。驕鵝不解東家意,猶自高瞻闊步行。
白馬黃金羈,蹀躞溝水頭。君今且莫去,為我暫淹留。昔我束發年,與子同出入。幸承明主恩,并列金閨籍。行彼長安途,宛如雙飛翼。自謂連行兩不離,豈知一旦成分析。我棲東海岸,君去洛陽游。天津橋下水,不盡古今愁。陸機名高翻見妒,賈生胡遭絳灌仇。人心對面如山海,世情交道何悠悠。丈夫得意自有數,豈能與蜉蝣翠羽楚楚爭春秋。為君笑盡一杯酒,彈劍悲歌醉未休。
臨邛車騎,薦士難逢楊得意。衣錦還家,娶婦居然陰麗華。東西馳道,廣夏明燈花四照。一樹冬青,誰復麻鞋拜孝陵。
觀音渡頭天狗落,北關門外塵沙惡。健兒披發走如風,女哭男啼撼城郭。憶昔江南十五州,錢塘富庶稱第一。高門畫戟擁雄藩,艷舞清歌樂終日。割膻進酒皆俊郎,呵叱閑人氣驕逸。一朝奔迸各西東,玉斝金杯散蓬蓽。清都太微天聽高,虎略龍韜緘石室。長夜風吹血腥入,吳山浙河慘蕭瑟。城上陣云凝不飛,獨客無聲淚交溢。
石起孤峰指北堂,娟娟玉筍半尋強。氣涵海底千年潤,地引山根一脈長。昔日誰留清玩在,閒云自益小亭涼。一從開辟高多少,直欲從容問五羊。
意匠潛符造物工,笑談花塢出榛叢。風條日萼隨時看,須信春藏指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