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陽前見籬菊作花
清節秋霜世久知,
東籬五月獨標奇。
非關傲骨因人熱,
要見炎涼總不移。
清節秋霜世久知,
東籬五月獨標奇。
非關傲骨因人熱,
要見炎涼總不移。
你那如秋霜般高潔的節操世人早已知曉,在五月的東籬獨自展現奇異風姿。并非是你高傲不屈的品格會因他人而改變,而是要表明無論炎涼世事如何變化,你始終堅守自我。
清節:高潔的節操。
秋霜:比喻高潔的品格。
東籬:出自陶淵明“采菊東籬下”,常代指種菊之處。
標奇:展現奇異。
傲骨:高傲不屈的性格。
因人熱:依附他人而得勢。
炎涼:指世事的冷暖、盛衰變化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,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看到五月籬菊開花的景象后有感而發。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追名逐利、世態炎涼的現象,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。
這首詩主旨是借籬菊贊美高潔品格,突出特點是托物言志。它以獨特視角寫菊,展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,在同類托物言志詩中具有一定特色。
萬仞冰梢折,春回客未歸。黃昏掩門后,教熨看花衣。
更生觀盡。雙璧蒹葭那敢并。四海無人。笑語從容許我親。平生此客。復與太丘登醉白。病里顰眉。貪看惺惺騎馬歸。
滿道風霜照此堂,夜來偶爾寄行裝。還家有夢應嫌短,聽漏無眠卻恨長。人為故鄉情轉劇,酒因好況手頻將。風萍聚散原無據,回首云山又夕陽。
千峰踏遍一筇隨,草軟沙平步卻宜。細徑忽攀飛鳥外,故知腰腳未應衰。
羲馭難留忽已西,東山猶帶一痕低。能催古寺疏鐘起,漸聽孤城畫角齊。影入蘆汀群雁落,光銜茅屋亂雞棲。此時誰是銷魂者,戍婦閨中最慘悽。
百雉城頭小隊行,下聞閭里動歡聲。防邊不在多戎馬,只有人心是甲兵。
清朝雅望稱高年,臺閣文章入渾然。青禁從容親講讀,素書珍重問林泉。花明別館尋幽到,酒熟良朋取次延。寂寞山中舊游處,紫苔蕪沒種芝田。
借酒推愁,留香約夢,窗外雨蕉聲顫。漏了遙天,天氣可曾經慣。印碧蘚、雙屧痕輕,對黃花、一庭秋滿。鎮無聊、新句吟成,白髭撚得幾莖斷。從軍今世最樂,應悔詩書誤讀,癡頑人喚。除卻寒燈,瘦盡影兒誰見。思往事、游洛聞鵑,寄同心、過樓無雁。感河山、大好棋枰,任康猧攪亂。
江山天設險,滿目戰圖秋。東海兵停棹,西風客倚樓。朝廷存大體,斧鉞系深憂。不信征南將,功成早白頭。
拉友西溪往步聯,西溪佳景麗秋天。日回林影蒼煙外,風轉灘聲白鳥前。迅走雙輪機磨巧,連安獨木小橋偏。老年活計尋幽隱,須擬岡頭置一廛。
坡陁折疊路灣環,到處鹽場死水灣。盡日不逢人過往,經年時有馬回還。地無木植惟荒草,天產丘陵沒大山。五谷不成資乳酪,皮裘氈帳亦開顏。
鍊石為形,鏗金為音。世方好圓,癡守方心。陰陽絪缊,人一氣質。善惡之微,證于聲色。意所欲發,雖吾不知。彼美子劉,洞其先幾。骯臟難合,今世道病。如子所言,生稟已定。戇夫勇士,往往一偏。以視妾婦,豈不猶賢。洪范得三,二曰剛克。會其歸其,好是正直。學問工夫,氣質用微。汝能觀形,安知其馀。子術已定,吾情已成。子執子術,吾安吾情。
綵裝鸞帶倍鮮華,面授行宮拜寵嘉。為勖歲寒同節操,竹青松翠間梅花。
寒雪梅中盡,紗窗薄似煙。怨魂迷恐斷,多是晚風前。
今年菊早。想到重陽花正好。玉冷金寒。全似東籬挹露看。色莊香重。直與梅花堪伯仲。待喚淵明。三友相從蓋為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