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無想山先域屋壁二首
東嶺杉松手自栽,已成濃蔭覆泉臺。滿頭白發行催死,能得生前幾度來。
寒食年年一度來,傷心捫涕陟崔嵬。溪云欲雨還催去,更繞營丘百匝回。
東嶺杉松手自栽,已成濃蔭覆泉臺。滿頭白發行催死,能得生前幾度來。
寒食年年一度來,傷心捫涕陟崔嵬。溪云欲雨還催去,更繞營丘百匝回。
東嶺上那片杉松是我親手栽種,如今已長成濃密樹蔭覆蓋著泉臺。我滿頭白發,歲月催我走向死亡,生前還能有幾次再來這里呢。每年寒食節我都會來一次,傷心地摸著眼淚登上高峻的山嶺。溪上的云像是要下雨,卻又催我離去,我只好再繞著先人的墳墓轉了好多圈才離開。
先域:祖先的墓地。
泉臺:指墓地。
捫涕:摸著眼淚。
陟:登上。
崔嵬:形容山高峻。
營丘:墳墓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推測是詩人在年老時,前往祖先墓地祭掃,看到自己親手栽種的杉松已成濃蔭,感慨時光飛逝、生命易逝,從而寫下此詩以抒發內心的情感。
這兩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對生命的感慨。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,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,但體現了傳統的悼亡題材詩歌特點。
門戶喜方興,送兒五馬行。
君恩天樣大,家法水能清。
但務平平政,何須赫赫名。
也休扳汝父,皂白太分明。
尋常居異所,客路得同行。
別久話難盡,路長愁易生。
湘江春自綠,衡岳古來青。
何似歸休好,西巖深處耕。
當時只號汝南灣,后有三人住此間。
自謂逸民須隠約,并稱賢士想高閑。
祗緣水味都殊異,且欲鄰居數往還。
好事有時相就飲,不妨鐺腳對青山。
暗云潑雨土生香,不假琮黃與璧蒼。
天道從來關感應,人閑此際換炎涼。
青燈可近聊憑案,緗帙堪翻謾啟箱。
窗外候蟲聲更急,坐看斜月照堂皇。
往歲南閩路,曾知幕府崇。
已先多士列,不與眾人同。
紅透荔枝日,香傳茉莉風。
還應飛詔急,催向道山中。
瑰奇恣搜討,貝闕青瑤房。方隘疑永巷,俄敞如華堂。
玉橋巧橫溪,瓊戶正當窗。仙佛肖仿佛,鐘鼓鏗擊撞。
赑赑左顧龜,狺狺欲吠庬。丹灶儼亡恙,芝田藹生香。
搏噬千怪聚,絢爛五色光。更無一塵涴,但覺六月涼。
玲瓏穿數路,屈曲通三湘。神鬼工剜刻,乾坤真混茫。
入如夜漆暗,出乃日珠光。隔世疑恍惚,異境難揣量。
蕤賓紀月蓂初開,斗杓直指午位回。
家家粧點垂門艾,兒童報道端午來。
仙風偠{亻裊}溫瓊室,幔亭秀氣重胚胎。
夜來忽葉熊夢吉,凌晨果見生真才。
光風霽月和可掬,天上鸑鷟真奇哉。
五枝丹桂推獨秀,滿堂卻更金玉堆。
新帥問友尤篤意,慶動慈闈戲老萊。
青氈舊物須還復,香羅細葛好事催。
年年記取蒲切玉,瑤池醉泛蟠桃杯。
俯隨韁鎖就科名,可笑蘭坡未苦清。
不管北山怨猿鶴,竟從南海掣鰲鯨。
賞延于世愧在我,思濟斯民同此情。
軒冕儻來來則受,未來猶可以詩鳴。
于時張子,崛起關中。
虎皮端坐,多士景從。
瞻彼洛矣,道淳所宗。
訂頑揭牖,表表正蒙。
皋夔不著書,周召不決科。
端坐廟堂上,四海臻泰和。
吾道固如是,后來文藝多。
嗒然空山中,獨抱明良歌。
客從東方來,喜甚屐折齒。
鼎烹石乳精,談笑秋月里。
中有八十翁,宴坐維摩椅。
遁澤瑚璉器,玉瓚間罍洗。
立齋持修綆,汲汲古井水。
參也魯依然,商聲從曳屣。
翹首諸俊游,霹靂燒蛇尾。
雙鸞輝九苞,翩翩奪棲枳。
桐陽有臥龍,共蹋風云起。
翁當沽美酒,炰鼈膾錦鯉。
問利問名總不知,生涯付與一輪絲。
四時風月俱還我,萬頃煙波說向誰。
霽后短蓑和笠曬,醉來長笛倚篷吹。
此懷惟有詩人識,除卻詩人只楚詞。
君是軼群者,當知不可覊。
淵源象山學,聲價鯉庭詩。
要路足將策,高云翅肯垂。
余波幸沾丐,活我出污池。
有冽彼泉,弦歌之東。
所謂伊人,宛在其中。
我心既得,皇恤我躬。
匪一死之,義之從容。
密密窩中養妙倪,恐因題扁被人知。
了無聲臭誰能測,縱有神明豈足窺。
此外不憂還不懼,于中何慮更何思。
浩然一氣充天地,誰道吾儕老未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