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鄉子 其五 送客還閩
閩海國南鄉,萬里歸程嶺樹荒。日落行人愁虎豹,蒼涼。惱殺衫雞報夕陽。
結客剩詩囊,古劍芒鞋鐵裲襠。如火炎風蒸荔熟,甘草。飽啖晶盤十八娘。
閩海國南鄉,萬里歸程嶺樹荒。日落行人愁虎豹,蒼涼。惱殺衫雞報夕陽。
結客剩詩囊,古劍芒鞋鐵裲襠。如火炎風蒸荔熟,甘草。飽啖晶盤十八娘。
在閩海之國的南方,友人踏上萬里歸程,沿途山嶺樹木荒涼。日落時分,行人發愁遇上虎豹,一片蒼涼景象。那惱人的衫雞啼叫著報夕陽。我結交友人只留下詩囊,帶著古劍、芒鞋和鐵裲襠。像火一樣的炎風吹拂,荔枝成熟了,還有甘草。盡情品嘗著晶盤中的十八娘荔枝。
閩海國:指福建一帶。
嶺樹荒:山嶺上樹木荒涼。
虎豹:既指山林中的野獸,也可能暗指險惡的環境。
衫雞:一種鳥。
詩囊:裝詩稿的袋子。
芒鞋:草鞋。
鐵裲襠:一種鐵制的護胸甲。
炎風:熱風。
十八娘:荔枝的一種優良品種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,但從內容推測,可能是作者在送別友人返回福建時所作。當時福建地區相對較為偏遠,交通不便,旅途存在一定危險,作者對友人的行程有所擔憂,同時也展現出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。
這首詞主旨是送別友人,突出特點是將旅途的艱險與當地的風物相結合,情感豐富。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,但生動展現了當時的地域特色和人情風貌。
共美持衡日,皆言折檻時。
蜀侯供廟略,漢主缺臺司。
車馬行仍止,笳簫咽又悲。
今年杜陵陌,殄瘁百花遲。
仙冠輕舉竟何之,薜荔緣堦竹映祠。
甲子不知風馭日,朝昏唯見雨來時。
霓旌翠蓋終難遇,流水青山空所思。
逐客自憐雙鬢改,梵香多負白云期。
博士本秦官,求才帖職難。
臨風曲臺凈,對月碧池寒。
講學分陰重,齋祠曉漏殘。
朝衣辨色處,雙綬更宜看。
射策名先著,論兵氣自雄。
能全季布諾,不道魯連功。
流水蒹葭外,諸山睥睨中。
別君秋日晚,回首夕陽空。
江心澹澹芙蓉花,江口蛾眉獨浣紗。
可憐應是陽臺女,對坐鷺鷥嬌不語。
掩面羞看北地人,回身忽作空山語。
蒼梧秋色不堪論,千載依依帝子魂。
君看峰上斑斑竹,盡是湘妃泣淚痕。
風流與才思,俱似晉時人。
淮月歸心促,江花入興新。
云深滄海暮,柳暗白田春。
共道官猶小,憐君孝養親。
時稱謝康樂,別事漢平津。
衰柳寒關道,高車左掖臣。
背河見北雁,到洛問東人。
憶昔游金谷,相看華發新。
詩人饒楚思,淮上及春歸。
舊浦菱花發,閑門柳絮飛。
高名鄉曲重,少事道流稀。
定向漁家醉,殘陽臥釣磯。
我今日夜憂,諸弟各異方。
不知死與生,何況道路長。
避寇一分散,饑寒永相望。
豈無柴門歸,欲出畏虎狼。
仰看云中雁,禽鳥亦有行。
膋薌備,玉帛陳。
風動物,樂感神。
三獻終,百神臻。
草木榮,天下春。
東城抱春岑,江閣鄰石面。
崔嵬晨云白,朝旭射芳甸。
雨檻臥花叢,風床展書卷。
鉤簾宿鷺起,丸藥流鶯囀。
呼婢取酒壺,績兒誦文選。
晚交嚴明府,矧此數相見。
玉塞抵長城,金徽暎高闕。
遙心萬余里,直望三邊月。
霜靜影逾懸,露晞光漸沒。
思君不可見,空嘆將焉歇。
神理今何在,斯人竟若斯。
顏淵徒有德,伯道且無兒。
白發今非老,青云數有奇。
誰言夕郎拜,翻向夜臺悲。
錦字相催鳥急飛,郎君暫脫老萊衣。
遙想雙眉待人畫,行看五馬送潮歸。
望夫山上花猶發,新婦江邊鶯未稀。
令秩和鳴真可羨,此行誰道負春輝。
水流過海稀,爾去換春衣。
淚向檳榔盡,身隨鴻雁歸。
草思晴后發,花怨雨中飛。
想到金陵渚,酣歌對落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