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程中書令三首 其二
舊愛霓裳曲,翻聞薤露歌。
賢人今已矣,天道竟如何。
泉下一抔盡,人間萬事多。
空馀幕中客,寫淚劇懸河。
舊愛霓裳曲,翻聞薤露歌。
賢人今已矣,天道竟如何。
泉下一抔盡,人間萬事多。
空馀幕中客,寫淚劇懸河。
過去還喜愛著《霓裳羽衣曲》,如今卻只能聽到《薤露歌》這樣的挽歌。賢能的人如今已經逝去,上天的安排究竟是怎樣的呢?泉下之人已化為一抔黃土,人間卻還有諸多的事情。只留下幕府中的賓客,淚水如瀑布般傾瀉而下。
霓裳曲:即《霓裳羽衣曲》,唐代宮廷樂舞。
薤露歌:古代挽歌,用于哀悼死者。
一抔:一捧土,常指墳墓。
劇懸河:像瀑布傾瀉一樣,形容淚水流得很多。
由于缺乏具體信息,推測此詩創作于程中書令去世后。當時詩人可能在程中書令幕府任職或與之交往密切,在友人離世后,感慨賢才隕落,對命運和天道產生思考,從而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哀悼程中書令的離世,其特點是情感真摯,通過對比和直白的語言表達哀傷。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,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賢才的敬重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。
長松盤青冥,鬰與窗戶對。許翁寫生意,獨得毫墨外。
年侵日昏剝,拂拭自君輩。得非神物守,以待真賞會。
翛然簿書暇,恍若巖壑內。舉手捫紫煙,側耳聽清籟。
蒼林與老石,野性舊所愛。一從官都邑,茲游頗乖背。
慰此寤寐懷,典刑亦足頼。幸當掃塵壁,促駕我其邁。
積雨向宵晴,氛埃蕩杳冥。
高樓微射月,腐草半流螢。
電女千嬌斂,云臺一夢醒。
上皇歸未得,歌斷雨中鈴。
我愛仙居好,隆儒尠大方。
諸生令講藝,童子俾升堂。
買地興民學,驅車下黨庠。
三年邑未化,官滿意彷徨。
云凝野曠接高低,切切寒侵使者衣。
客路怳驚霜鬢改,家山回望玉觴飛。
更添宿雨催花潤,未放春雷起蟄威。
柳色壓堤清溜滿,艤船持酒待君歸。
攬景獨凝眸,江城暮雨收。
長江隔山斷,野水混空流。
天上一輪月,人間萬古秋。
感時并怨別,費盡庾郎愁。
憐師真達者,于世了無求。
萬事漚起滅,一身云去留。
樓臺金地古,風雨玉泉秋。
安得超塵網,相從物外游。
出身豈明代,涉禍固以深。
一觀廢興跡,可用當所箴。
高門非昔時,喬木或遺陰。
空令吊古士,感激成幽尋。
何年修廟貌,棟宇已摧殘。
牲幣三時少,風泉四月寒。
野僧多稌穥,古木有杉欒。
深欲重修葺,蹉跎又解官。
西園日修整,竹樹相綴屬。
春華猶未敷,氣象鬰函蓄。
密雨昏遠林,輕寒傍修竹。
于此隠幾坐,物我同一目。
弟妹四五人,時來問幽獨。
我云憂與樂,在志所徇逐。
無厭萬鍾慊,有道一簞足。
置是不須議,春醪滿樽綠。
崚嶒插天山,仙池在絕頂。無源水自溢,泓澄照天鏡。
魚依藻荇深,龍藏密穴靜。天意欲為雨,煙霧如爐甑。
至今山下田,勢不憂旱橫。劃然霽景開,仰看飛泉迸。
一道翠微間,長劍倚天凈。群山列畫屏,高下相輝映。
安得丹青手,寫此絕勝境。掛我草堂中,吟望免延頸。
愛此霽景佳,舍舟步高岸。
夕陽照渡口,急急水紋亂。
霜鴉田間鳴,沙鳥波上散。
登臨豈非美,當軫別后嘆。
乞得湖山養病身,花時曾共憶行春。
嚶鳴幽鳥還遷木,觱沸清泉復采芹。
皂蓋尋芳丘有李,彩樓觀戲巷無人。
錦袍公子歸何晚,獨念溝中菜色民。
瑤姬不下巫陽臺,山屏曙色連云開。
瞥見羲和整朝馭,放出金烏天上來。
炎炎六月方凝暑,天地生成渴霖雨。
呼號縮手太無端,憔悴群芳不為主。
吾當化出沖天羽,上與天公振雷鼓。
回卻日輪,叱開水府。
六龍驅下飲洪濤,大作寒霖濟區宇。
重湖收積潦,多稼結盈疇。
貸息移書減,逋租案籍求。
民情寬蹙頞,歲計上參謀。
寄語昆堂老,生初早晚修。
上德欽明代,中階翊亮司。
夔龍曜勛業,鸞鳳肅威儀。
復古高文麗,為邦惠化綏。
還當奉侯瑞,歸輔太平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