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酉除夕嶺南節署書懷次韻呈奉新尚書兼東幕府諸君
喜見春回杖履中,節樓開宴禮仍豐。有情華燭陪羈客,得意清樽待醉翁。
詰旦桃符肇寅朔,異鄉蓮漏守丁東。不眠看轉星河影,南極騰輝近上公。
六街爆竹萬聲中,直北天南歲共豐。蜊殼買癡喧稚子,鯉鱗酬愿走村翁。
大都風土同京洛,莫道人情限海東。戀闕思親兼覓句,梅花香里學逋公。
喜見春回杖履中,節樓開宴禮仍豐。有情華燭陪羈客,得意清樽待醉翁。
詰旦桃符肇寅朔,異鄉蓮漏守丁東。不眠看轉星河影,南極騰輝近上公。
六街爆竹萬聲中,直北天南歲共豐。蜊殼買癡喧稚子,鯉鱗酬愿走村翁。
大都風土同京洛,莫道人情限海東。戀闕思親兼覓句,梅花香里學逋公。
欣喜地看到春天回到了身邊,在節日的樓閣中擺開豐盛的宴席。多情的紅燭陪伴著我這個羈旅之人,愜意地舉起酒杯等待著自己沉醉。第二天清晨貼上桃符迎來新年,在異鄉聽著蓮漏聲滴滴答答。我徹夜未眠看著星河轉動,南極星閃耀光輝靠近上公之星。在六街爆竹的萬聲喧鬧中,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都迎來豐收年。孩子們喧鬧著用蜊殼買癡,老人們懷揣心愿奔走。這里的風土人情大多和京城相似,不要說人情有地域的限制。我眷戀朝廷、思念親人還在尋覓詩句,在梅花的香氣里學習林逋。
丁酉:干支紀年。
杖履:本指拐杖與鞋子,這里借指身邊。
詰旦:次日清晨。
寅朔:指新年。
蓮漏:古代計時器具。
上公:指地位尊貴的人。
蜊殼買癡:一種習俗,用蜊殼做游戲。
鯉鱗酬愿:可能指以鯉魚為載體來許愿。
京洛:指京城。
逋公:指林逋,北宋隱逸詩人。
此詩創作于丁酉年除夕,詩人在嶺南節署任職。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時期,詩人在異鄉過節,既有節日的熱鬧氛圍,又因遠離家鄉和朝廷,產生了思鄉和戀闕之情,于是寫下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異鄉除夕景象,抒發復雜情感。特點是將熱鬧節日與個人孤寂巧妙融合,情感真摯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,但展現了當時的節日習俗和文人的情感世界。
同云漠漠護深齋,興到從教漏點催。寒色照人知霰集,疏花有喜傍燈開。平生漫說詩千首,一飲還能酒百杯。明日雪晴山滿目,更開溪閣待君來。
相逢柳眼似人青,潦倒江干任醉醒。浪跡未能同野鶴,深杯還欲引滄溟。坐來星月當筵滿,歌動魚龍倚棹聽。南北岐途渾大夢,不須愁問短長亭。
天地蕭森草木秋,惡灘風雨逼同舟。英雄事業兔三窟,亂世人才貉一邱。九塞屯兵開朔漠,兩河豪杰會中州。滄桑見慣尋常事,老我生涯付酒甌。
萬物有禽獸,生意亦自均?;姆蚩囝鲍C,但欲膏其唇。車網遍原野,百里踐飛塵。焚射縱鷹犬,暴殄積如薪。我觀車攻詩,古意猶可申。后來競馳騁,無乃勞其民。窮搜盡巢穴,入口未必珍。湯網去三面,諸侯歸至仁。
畫船清曉發沅州,送別官曹簇遠洲。雙櫓忽隨高岸轉,孤城已隔亂山稠。殊風異俗多經覽,瘴雨蠻煙任去留。向夕燈明何處泊,蒼蒼候館石林秋。
早冠清朝玉筍班,忽乘歸興拂衣閑。聊將詩酒關心地,盡占江湖在眼山。人坐數州空翠下,月行萬頃水云間。當時范蠡曾知此,那得扁舟去不還。分明圓嶠與方壺,萬壑千巖入坐隅。臨賦競傳今日句,臥游安用昔人圖。丹青霜葉秋明滅,水墨煙林暮有無。記取滄浪漁笛曲,他年要捋使君須。
幾年瑣闥侍宸旒,風木長懸萬里愁。忽喜綸音下閶闔,便尋蘭棹覲松楸。群公畢餞金臺曉,故老歡迎采石秋。安得此身同此志,束書也駕洞庭舟。
如此山腰作亭榭,何曾一費買山資。林間云鳥來無數,三鸛今年巢一枝。
青林被重岡,蒼石立絕澗。冥冥松風回,高蔓弱可綰。驅車鶴嶺下,沮洳濕危棧。微茫煙霞集,披靡杉筠間。高秋灝氣豁,秀色紛屬盼。蕓蕓澼纊子,涉水恒及骭。山女行負薪,結發垂兩丱。年豐粳稻足,食狃芻與豢。呼吏不及門,征租少稽慢。銀坑重茶賦,往往先月辦。緣山八九家,火耕習薅鏟。土屋桑樹高,雞鳴日方晏。清霜落原菽,夕露沾畦莧。吁嗟避秦人,歷世乃多患。豈知太平俗,鎧甲未嘗擐。永宜曠士懷,樂此謝游宦。種桃實吾事,荷耒乃不慣。窮源愁日暮,流水方汕汕。嘆息行險艱,南云送涼雁。
停棹依寒島,聽潮夜不眠。中天雙塔出,絕岸一燈懸。江樹遙連峽,溪云半上船。梵鐘驚旅夢,聊賦遠游篇。
乾飯無須餸與茶,咸齏調粥味應佳。老人乞得屋旁地,便拄曾孫自點瓜。不計工時不計分,紛紜語笑任天真。地磽草密鋤應緩,半畝山田二十人。
東海名邦應上臺,紛紛人物總賢才。范模自足儀多士,姓字相傳遍八垓。日麗赤城斑袂舞,云橫蒼嶺錦衣回。兒童不識先生面,爭道朝中使客來。
書成欲奏未央宮,起廢針盲略異同。已就外車傳服氏,應曾綵筆夢文通。且觀落紙驚回鳳,莫嘆摩天欠阿鴻。宿學暮年方發策,菑川重看一衰翁。
趲日歸來習隱禪,觀看藍沈映云箋。羞將墨綬銅符夢,攪破蒼林白石眠。梧際鳥吟蟬和語,窗前竹蔭月斜穿。鐘山移檄應難到,此地栽花濃欲然。
欲探龍宮秘,秋風結伴行。樹從波上出,涼向袖邊生。遠壑籠煙紫,高崖落照明。詩成誰與和?啼鳥兩三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