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元寺佛缽詩
帝青石作綠冰姿,曾得金人手自持。
拘律樹邊齋散后,從此共君新頂戴,斜風應不等閑吹。
帝青石作綠冰姿,曾得金人手自持。
拘律樹邊齋散后,從此共君新頂戴,斜風應不等閑吹。
佛缽如帝王青色石頭般有著綠冰一樣的姿態,曾被佛祖(金人代指佛祖)親手持握。在拘律樹邊齋事結束后,從此我要與你一同開始新的尊崇供奉,那斜風也不應隨意吹拂它。
帝青:一種寶石顏色,這里形容佛缽色澤。
金人:指佛祖。
拘律樹:佛教圣樹,在拘律樹下齋散有特定宗教寓意。
頂戴:表示尊敬、供奉。
等閑:隨意、輕易
由于缺乏具體資料,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在開元寺接觸到佛缽之時。當時佛教興盛,詩人可能受宗教氛圍感染,懷著對佛法的敬畏創作此詩。
此詩主旨是表達對佛缽及佛法的尊崇。特點在于以簡潔語言營造宗教意境,體現詩人虔誠之心。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,但對研究當時佛教文化有一定價值。
云黯春城夜,懸燈定幾家。光搖十蓂葉,焰吐九枝花。簪盍星初聚,杯深雨亦嘉。白頭思稚齒,疊鼓月中撾。
玉溪聲瀉玉聲寒,流繞祥云瑞靄閒。卻是冰壺涼世界,始知元自在人寰。
潼關西下望咸陽,四塞山河古帝鄉。沃野桑麻環陸海,沿邊川徼護金湯。周陵古廟人猶拜,秦殿遺墟草已荒。千古是非終自定,西風立馬幾徜徉。
出宿春城宿霧低,閱人老眼似層梯。功名愧我蠅鉆紙,文采憐君玉在泥。蜀道連云春系馬,巴山踏月夜聞雞。贈言知笑瀛洲客,冷落梅花日又西。
一入清涼境,輕車帶翠嵐。不求心解脫,自有佛包涵。夜月分輝永,秋山似我凡。清霄過雁字,片影在衣衫。
十載時時問故鄉,歸來朋舊又相忘。城頭弦月烏棲曲,疑是幽州萬樹霜。
世事無窮貧不盡,人生有著到思量。
舊榻凝塵歲屢更,秋風一雁又南征。弟兄離合情無限,萬里淮天共月明。
省莊賓樹婆娑老,清潭竹海迎人好。蠡洞暗浮舟,錢郎導我游。煙深靈卷著,玉女何曾去。壺貯晚晴詩,瀛園枕雨時。
邦伯感遺事,慨然建琴堂。乃知靜者心,千載猶相望。入室想其人,出門何茫茫。唯見白云合,東臨鄒魯鄉。
春至遣懷惟恃酒,莫教花發酒來遲。文章每與年俱進,世事還于老始知。海岳幾時吟雪夢,涔陽有約采蘭期。古音最愛朱弦曲,彈到高堂念別離。
滿懷松雪無痕跡。字與畫眉同一筆。歸來賭茗笑難禁,也為徐熙花鳥泣。人間勝跡終銷歇。今古華戎渾一跡。翠蓬淺處偶藏弓,何必楚人真自得。
晚香老懶日相親,可奈朝來漸覺陳。西子面□鸞鏡月,楊妃心怯馬嵬塵。寫懷頓覺詩無料,解悶還憑酒有神。寄語西風看花伴,落英堪嚼也堪紉。
上人曾住大梅山,坐看檐梅眼欲穿。白足亂迷行道日,寶花輕墮講經天。肯將素服欺塵夢,只許清香入梵筵。看到常師成熟后,方知此道有真傳。
常年怕花落,今夕愁花開。借問爾何意,支離斷舉杯。晝眠貪擁被,春望羨登臺。不分枝頭玉,東風故故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