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蠻 戲林推
小鬟解事高燒燭。群花圍繞樗蒲局。
道是五陵兒。風騷滿肚皮。
玉鞭鞭玉馬。戲走章臺下。
笑殺灞橋翁。騎驢風雪中。
小鬟解事高燒燭。群花圍繞樗蒲局。
道是五陵兒。風騷滿肚皮。
玉鞭鞭玉馬。戲走章臺下。
笑殺灞橋翁。騎驢風雪中。
小丫鬟懂事地將蠟燭燒得很亮,一群人圍繞著樗蒲的棋局。都說這人是富貴人家子弟,滿肚子都是風流才情。他手持玉鞭驅趕著玉馬,在章臺道上嬉戲馳走。這情景讓那在灞橋風雪中騎驢的老翁見了,可要笑壞啦。
小鬟:小丫鬟。
樗蒲局:樗蒲是古代一種博戲,局指棋局。
五陵兒:指豪門子弟。五陵,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,為豪族聚居之地。
章臺:漢代長安有章臺街,是歌妓聚居的地方。
灞橋翁:唐代鄭綮說自己寫詩靈感來自“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”,后以“灞橋騎驢”指苦吟。
具體創作時間不詳。林推是作者友人,任節度推官。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富家子弟縱情聲色的風氣,作者與林推交往,看到其生活狀態,便寫下此詞戲之。
這首詞主旨是戲贈友人林推,突出其富家子弟的玩樂生活。以對比手法增強表現力,語言詼諧。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宋代詞人對生活趣事的記錄和創作風格的多樣性。
芙蓉六六森如鏟,乘輿登臨寄疏散。綠沈靈湫老龍蟄,翠護祇園新竹短。山樂鳴空石洞寒,金雞舐鼎丹爐暖。蘚瘢拂拭讀殘碑,一浴靈泉客塵浣。
童初宮里雨斑斑,粉落香肌汗未乾。五月京塵渴人肺,滿將春色上金盤。
長蘆轉柁是通津,盡是東西南北人。日暮煙花簫鼓鬧,紅樓爛醉楚州春。
萬山皆拱揖,蹲俯若臣鄰。初到最高處,誰為第一人。自驚渾俗骨,或涌半天身。初夏猶深雪,難忘數飲醇。
夢回欹枕夜三更,煙樹微茫隔衛城。獨向屋梁驚落月,不堪還聽雁來聲。
龍首山頭桑苧翁。
深夜涼風發,迢遙送笛聲。只愁江月破,不放野云行。怨曲人多感,離腸恨易生。病中催坐起,傾側若為情。
圣祖功勛大,多方奠兩儀。誰云全盛世,乃是諱言時。筆短謀猷遠,坐孤更漏移。臣非愛多事,法祖以為期。
地白云黃雪亂飛,虛檐風急撲征衣。子猷入夜乘舟去,蘇武殘年持節歸。兵后殊方為客苦,病來親友到門稀。何緣得似兒童歲,貂帽狐裘學打圍。
滿目悲風起白楊,幽明相隔路茫茫。穗帷塵暗靈何在,寶婺星沉夜不光。忽爾無心呼阿母,猶然有夢禮醫王。板輿此日難重御,一到花間一斷腸。
倚樹空驚白發新,風飄萬點正愁人。不知誰唱歸春曲,更在朱欄綠水濱。
志業平生遠,發軔壯茲行。過家娛彩服,入郡引前旌。夕浦船依市,春山柳向城。楚邦民俗好,應愜宦游情。
會少別多,春也似人,魂夢飛越。藥裹香中,枉花團宮纈。占雨候、黃梅正老,唱陽關、楊枝待折。更留何計,五夜漏聲,紅淚蟾蜍咽。東風原是客。何況杜宇催別。悔不依禪,悟三生空闊。算天上離愁難寄,感人間同心暗結。萬般情緒,裊碎海棠絲上月。
無營詩亦苦,謾說有營勞。鳥宿三更轉,松涼孤月高。客情疏晚計,人事重秋毫。我欲棲林壑,忘言醉濁醪。
傅君隘流俗,舉步追古人。古人去已遠,斯道為荊榛。出門抱高志,區區向誰陳?十年江海上,漂泊但一身。念我德不孤,邂逅遂見親。相知寧苦晚,不覺逾三春。精微共探討,議論發清新。誼合然諾重,途窮憂思頻。如何語離別,使我意酸辛。酸辛不在別,欲留我何貧。閩水東赴海,楚山西入秦。春波正浩蕩,誰能知其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