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由冢
青山頂上一孤丘,
俯視陶唐十二州。
偶使人間知姓字,
遂教潁水涴清流。
青山頂上一孤丘,
俯視陶唐十二州。
偶使人間知姓字,
遂教潁水涴清流。
在那青山的頂上有一座孤獨的墳墓,它仿佛在俯視著陶唐時期的十二州大地。許由偶然讓人間知道了他的姓名,于是就使得潁水也被世俗沾染而不再清澈。
許由冢:許由的墳墓。許由是上古時代一位高潔的隱士。
陶唐十二州:陶唐指堯帝,傳說堯分天下為十二州。
涴(wò):污染
許由是上古時期著名的隱士,傳說堯想把君位讓給他,他推辭不受,逃至潁水之濱隱居。此詩創作背景或為詩人在瞻仰許由冢時,有感于許由的事跡而作,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,詩人借此表達對高潔品質的向往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頌許由的高潔,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、用典自然。它從側面反映了古人對高尚品德的推崇,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對傳統隱士文化的一種宣揚。
一壁橫天盡,千峰壓水斜。飛樓在喬木,倒影滿平沙。葉落偏驚客,鶯啼正憶家。紛紛簾幕外,風雪自成花。
羅綺香風水面回,翠云如黛鏡中開。繁華景物難雙比,直得吳山立馬來。
日日虛廊步百回,吟邊時有可人來。西湖處士詩名世,老向孤山亦為梅。
高人叩我戶,白板暫時開。好句袖中出,清風天上來。微吟動琴瑟,寒色入茶杯。為問蹇驢上,敲推曾幾回。
石燕巖前自在飛。陰崖百丈護幽池。雙鬟坐對寒波靜,低問此時何所思。人不語,恨誰知。沾裳滴瀝水聲遲。暗蹤泉霤穿深窈,可有微風動碧漪。
滿林黃鳥不勝啼,林下新筍與人齊。春風閉門走山兔,白晝露滴驚竹雞。雨中三日春已過,又近石床添幾個。競將頭角向青云,不管階前綠苔破。
昔者曾憐佛桑賤,今來卻見貴扶桑。天雞叫罷日才上,海蜃樓高霞正忙。此時此花染欲醉,是株是朵茜成行。都爭茜頰堪千鎰,誰問蓮花似六郎。
鶴發山中人,疏泉鑿幽石。如憑青玉案,分遞白云液。泠泠濺雕俎,瑟瑟穿吟席。醉坐三伏中,煩襟自消釋。
誰擬南陽有臥廬,蓬蒿三徑閉門居。祗緣好事能攜酒,應為窮愁獨著書。闌暑氣催鳴鳥變,新涼風過落花馀。云山政值邀歡日,入洛才名信不虛。
起來不喜勻紅粉,強把菱花照病容。腰瘦故知閑事惱,淚多只為別情濃。懶對妝臺指黛眉,任他雙鬢向煙垂。侍兒全不知人意,猶把梅花插一枝。
之子挺南服,作相始鄉邦。稱詩大歷前,于今號盛唐。詩名與相業,千載并流芳。眷焉慕先達,風度安可常。
風雨春如客,煙霞日似年。鶯歌把酒聽,花落抱琴眠。樹暗藏書谷,香流洗藥泉。好懷無處說,誰與系江船。
藹藹西陵樹,蕭條歌吹聲??统钸B斷雁,地古更荒城。山色嬌新雨,河流怒不平。浮云臺上起,不盡古今情。
叱馬過幽州,橫行北海頭。朔風喧露鼓,飛電激蛇矛。奮臂千山振,英聲百戰留。天威揚萬里,不必侈封侯。
朔雪初兼雨,南風已合冰。窮陰千里積,殺氣一冬凝。水凍難張罟,天寒可放鷹。梅花何處有,采采興堪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