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塞山泊漁家
白綸巾下發如絲,靜倚楓根坐釣磯。
中婦桑村挑葉去,
西塞山前終日客,隔波相羨盡依依。
白綸巾下發如絲,靜倚楓根坐釣磯。
中婦桑村挑葉去,
西塞山前終日客,隔波相羨盡依依。
一位頭戴白綸巾、頭發如絲般花白的老人,靜靜地倚靠在楓樹根部坐在釣磯上。中年婦女到桑村去挑桑葉。我這個在西塞山前停留了一整天的游客,隔著水波對他們的生活滿是羨慕,心中依依難舍。
白綸巾:白色的頭巾。
釣磯:釣魚時坐的巖石。
中婦:中年婦女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,但從詩中可以推測,詩人可能在游歷途中,看到西塞山漁家的生活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漁家生活的向往。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描繪鄉村生活場景。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,但生動展現了當時鄉村生活風貌。
馬去不用鞭,
咬牙過今年。
側堂堂,撓堂堂。
莫浪語,
阿婆嗔,
三叔聞時笑殺人。
一只箸,兩頭朱,
五六月化為膽。
打麥,麥打。
三三三,舞了也。
義髻拋河里,
黃裙逐水流。
男不封侯女作妃,
君看女卻是門楣。
圣人執節度金橋。
燕燕,飛上天。
天上女兒鋪白氈,氈上有千錢。
舊來夸戴竿,今日不堪看。
但看五月里,清水河邊見契丹。
十姓胡中第六胡,也曾金闕掌洪爐。少年從事夸門第,莫向尊前氣色粗。
十姓胡中第六胡,文章官職勝崔盧。暫來關外分優寄,不稱賓筵語氣粗。
雪下紛紛,便是白起。
著履過街,必須雍齒。
明朝日出,爭奈蕭何。
口,有似沒量斗。
川,有似三條椽。
伐木丁丁,鳥鳴嚶嚶。
東行西行,遇飯遇羹。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欺客打婦,不當婁羅。
矬人饒舌,破車饒楔。
蝙蝠不自見,笑他梁上燕。
(勛復父醆云:“十一郎亦飲十分?!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