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韻元輿十絕 種竹二首
旋斸墻根數十尋,瑯玕移種碧林林。何須待得鸞凰食,且欲炎天布好陰。
龍角犀尖一夜長,為憐剛節不須香。他時截作鯨鰲釣,豈止濃陰覆女墻。
旋斸墻根數十尋,瑯玕移種碧林林。何須待得鸞凰食,且欲炎天布好陰。
龍角犀尖一夜長,為憐剛節不須香。他時截作鯨鰲釣,豈止濃陰覆女墻。
很快就在墻根挖掘了數十尋的土地,把翠竹移栽過來形成一片碧綠的林子。何必等鸞凰來食用它的竹筍,只愿在炎熱的夏天能灑下一片好陰涼。竹子像龍角犀尖一樣一夜就長高了,憐惜它剛直的氣節,不須有芬芳香氣。將來把它截成釣竿去釣鯨鰲,哪里只是在女墻上投下濃密的陰涼。
斸(zhú):砍,挖。
尋:古代長度單位,八尺為一尋。
瑯玕(láng gān):翠竹的美稱。
鸞凰:傳說中的神鳥。
龍角犀尖:形容竹子剛長出來的樣子。
女墻:城墻上呈凹凸形的矮墻。
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。從詩來看,應是詩人在移栽竹子后有感而發,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且心懷志向的心境,借種竹表達自身追求。
這首詩主旨是借種竹表達對竹子剛直氣節的贊美和自身遠大抱負。其突出特點是托物言志,以竹自喻。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顯著,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創作風格。
賣花傖父笑吳兒,一本千錢亦太癡。儂在廣州城里住,家家茉莉盡編籬。
空山初夜子規鳴,靜對琴書百慮清。喚得形神兩超越,不知底是斷腸聲。空山中夜子規啼,病怯馀寒覓故衣。不為明時堪眷戀,久知岐路不如歸。空山后夜子規號,斗轉星移月尚高。夢里不知歸未得,已驅黃犢度寒皋。
寂寞燈無焰,何堪發短絲。小坐自憐惜,誰將語所思。百年猶一年,定有今夕時。
放勛詒峻德,隆準啟炎箓。夫子神明胄,風期曠相屬。綰符蒞南交,芃苗馀霢霂。時修握手歡,宕佚稀節目。三載晉容臺,百粵懷涵育。弘濟諒匪他,豁達良已足。徘徊眺高旻,星漢互暉燭。時艱已宏多,至人在空谷。
故國猶傳箭,中原未解戎。遙聞故人死,雙淚落秋風。
君去新昌五月時,都門日近火云移。贈君數葉迎風物,并入高帆一道吹。
梧竹成陰送晚涼,可憐星聚在江鄉。倦游客己辭梁苑,大雅名今起豫章。歸棹琴樽堪作伴,還家松菊未全荒。懷人千里看明月,偏照龍沙水一方。
霜月暗,夜烏驚。誰何更與頌升平。已是重來華表鶴,累累荒冢底干卿。
愿此阛阓,永無荒饑。
十五年來黍一炊,叢臺重覓舊題詩。而今馬上行人老,不似當初過趙時。
海岱稱雄鎮,提封自昔時。當關元重地,賜履盡南陲。往事惟衰草,頹垣有斷碑。游人多感慨,指點日西移。
小樓依白石,且近周公涯。溪水迎門入,賈舫趁潮回。鬧市可安禪,緣未學如來。因尋周公夢,來者猶可追。一日供偃仰,明日非所裁。
尚想夷與齊,求仁無怨嘖。誰傳采薇音,荒哉太史筆。
大風吹海嘯,舟似轉蓬飛。競與波濤斗,私將涕淚揮。旌旗過水怪,燈火降天妃。欲作玄虛賦,心魂今尚微。
步盡僧廊轉曲阿,肩輿長記駐松坡。愁看白發千莖長,病謝青山數月過。地僻自應塵事少,夜長偏怪雨聲多。床頭易在吾衰久,敢向蘇門擬舊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