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六十三
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
倒栽石上無根樹,枝葉通身一夜萌。
情塵未脫,有眼如盲。
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
倒栽石上無根樹,枝葉通身一夜萌。
情塵未脫,有眼如盲。
好雨仿佛知曉時節變化,正當春天就降臨人間。倒栽在石頭上的無根之樹,一夜間枝葉就長滿全身。如果情感和塵世的雜念未擺脫,即便有眼睛也如同盲人。
知時節:知曉時節的變化。
乃:就。
情塵:佛教用語,指情感和塵世的雜念。
此偈頌為佛教偈語,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。佛教偈語多是禪師為了開示弟子、傳達佛法義理而作,可能是禪師看到自然景象后,借此啟發弟子擺脫世俗情感和雜念,達到更高的修行境界。
這首偈頌主旨是勸人擺脫情塵束縛。其特點是將自然現象與佛理融合,以形象的比喻傳達抽象的佛理。在佛教文學中,這類偈語有助于修行者領悟佛法,具有一定的宗教和文學價值。
飄飄雅致孰如君,旋辟西軒置酒樽。振木豈惟聞白雪,斷纓仍許醉黃昏。長亭風順已言別,小圃春回空自繁。惆悵潛齋不知處,何年攜手卻重論。
蒼水湖邊占一丘,石齋江底有高樓。始知經略乾坤者,尚是人間第二流。
滿院春陰半掩扉,杏花猶怕曉寒欺。蘚痕帶露侵棋石,山影分云落硯池。貧久家僮生去意,社遲梁燕阻歸期。詩成一餉無人說,芳草連天寄與誰。
詩人托興在秋篷,瀟灑吟軒畫舫同。江海馀情孤榻上,乾坤清氣一窗中。疏簾涼灑芹池雨,曲檻香來蕙畹風。黃葉滄波垂釣處,倚看雙雁上晴空。
手把杏花枝,未曾經別離。黃昏掩閨后,寂寞自心知。
瓦爐爇處清煙靄,鐵磬敲時曉韻寒。一穿數珠粗又重,拈來百八不相謾。
世上蠢蠢者,相見只論錢。張三五百貫,李四有幾千。趙大折卻本,五六太迍邅。口常談三業,心中欲火然。癡狼咬肚熱,貪鬼撮頭牽。有腳復有足,開眼常睡眠。羅剎同心腹,何日見青天。青天不可見,地獄結因緣。
黃篾江南舫,風煙春水波。輕推橫畫卷,薄暮理漁蓑。俛首安身了,浮生涉世多。庾冰正在此,瀟灑扣舷歌。
弟兄南渡各馳驅,幾奉君王尺一除。黃耳音書寄懷抱,烏衣門巷惜丘墟。澄清孟博榮持節,雅量玄平靜著書。五桂家風殊未艾,黃山佳氣藹如初。
甕面蛆浮玉,槽頭水滴珠。未能如茂世,聊與義城俱。
隨步塵輕,欺寒袖薄。昨宵中酒情懷惡。春痕才上柳梢頭,東君巳破山桃萼。錦字宮香,風檐燕約。干卿何事花開落。無家慣得白鷗閑,生來未解傷飄泊。
數峰青處敞蕭齋,自斫楊枝傍水栽。問字無人攜酒去,消閒有客抱琴來。遙汀風急鷺雙起,古岸日斜花亂開。袞袞光陰堪一笑,城頭畫角為誰哀?
國家養士恩潭潭,臨軒詔問尤尊嚴。焚香士求忠孝一,大廷策對天人三。傳臚歸去馳御道,戴花擁馬傾城瞻。雖云三年此故事,風行海澨歆窮檐。持世長物只論語,眾流截斷群陰潛。空山腐儒風雨夜,掩卷寤寐唐虞酣。鼓蕩群動納至靜,止亂豈復勞兵戡。君臣意周禮至重,氣象如日升東巖。范公先憂自襕衫,何況天子門生銜。一生吃著語至陋,蒿梁硪柱視所擔。君不見流芳百世文文山,又不見萬年遺臭留夢炎。
湖亭曾聽月琴彈,夢想遺音在廣寒。藥杵搗霜驚別鶴,桂闌拂露引孤鸞。冰弦低轉臨瑤席,金粟微飄滿石壇。寫盡凌波仙子意,清虛夜靜曲聲殘。
隨身只有過頭杖,飽腹唯憑折腳鐺。幾度遣閒何處好,水聲山色里游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