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江紅?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十 九日
每到重陽,扶老母、登高樓上。便擬就、三冬日暖,初移帷帳。
此際樓空渾不見,凄涼索奠黃花釀。自看來、先做白衣人,誰相餉。
雞骨在,愁難狀。馬鬣在,貧難葬。問側身天地,那堪俯仰。
漫把茱萸靈幾插,未知母去今何傍。想幽魂、也向夜臺登,將兒望。
每到重陽,扶老母、登高樓上。便擬就、三冬日暖,初移帷帳。
此際樓空渾不見,凄涼索奠黃花釀。自看來、先做白衣人,誰相餉。
雞骨在,愁難狀。馬鬣在,貧難葬。問側身天地,那堪俯仰。
漫把茱萸靈幾插,未知母去今何傍。想幽魂、也向夜臺登,將兒望。
每到重陽,我都會攙扶著老母親登上高樓。本打算在這三冬時節,趁著天氣還暖和,把帷帳搬過來。可如今這樓中空空蕩蕩,什么都看不到,只能凄涼地用黃花酒來祭奠。我自己已然成了戴孝之人,又有誰來饋贈我呢。母親瘦骨如柴的身軀還在,這哀愁難以名狀。母親的墳墓在那里,可我貧窮得無法好好安葬她。我問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間,如何能承受這一切。我隨意地把茱萸插在靈案上,卻不知母親離去后如今在何處。我想母親的幽魂,也會在夜晚登上墓穴,盼望著兒子吧。
重陽:農歷九月初九,有登高、插茱萸等習俗。
三冬:冬季的三個月,即農歷十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。
帷帳:帳幕,這里指居住的地方。
索奠:求祭,祭奠。
黃花釀:菊花酒。
白衣人:指穿喪服的人。
相餉:饋贈。
雞骨:形容人消瘦,這里指母親瘦弱的身軀。
馬鬣:墳墓上封土的一種形狀,這里指母親的墳墓。
茱萸:一種植物,古人重陽節有插茱萸的習俗,認為可以辟邪。
靈幾:靈案。
夜臺:墳墓。
此詞創作于乙巳年。從詞中可知,詩人的母親已離世,在重陽節這個原本該與家人團聚登高的日子,詩人觸景生情,回憶起與母親的過往,因母親的離去而悲痛萬分,同時又因自己貧窮無法好好安葬母親而愧疚,于是寫下此詞以述哀。
這首詞主旨是悼念母親,抒發對母親的哀思和自身的無奈。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,通過今昔對比和想象等手法,將悲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。在文學史上,它以其真實的情感和質樸的語言,展現了傳統悼亡詞的魅力。
簫鼓元宵氣象豪,拗晴天意亦風騷。怕渠窗外梅花落,永夜吟聲不敢高。
韭菜混蝦仁,攪拌合成餡。弄點香油去去腥,再來調咸淡。揉面搟成皮,褶捏如花瓣。點水三番吃餃子,有醋應能蘸。
載酒重為問字來,翠微一徑與誰開。官因五斗頻移棹,客傍雙林獨上臺。巧鳥若還呼對酌,飛花如解勸深杯。江天夜月應同色,卻負新詩兩地裁。
燕子初歸,芙蓉乍老,蒼苔院落桐陰小。一簾疏雨晚來晴,繁香不斷寒花裊。著譜人非,餐英事杳,風流未必今時少。且須痛飲讀離騷,靈修豈肯捐芳草。
清晨發鶴山,瘦馬陵峻嶺。春風吹雪谷,朝霧濕云影。羊腸抱傾崖,絕壑如下井。硤關山卻立,老眼入絕境。人家跨清溪,桑柘郁數頃。西行復幾里,嵓谷棲短景。窮溪水源清,溜溜如細綆。下流泉滿山,勢合久方騁。灘光落鏡明,嵐氣霏雨冷。何年鑿青壁,兩佛入禪定。殘僧久零落,遺塔寄煙瞑。荒涼布金地,雜遝樵牧徑。同游成六逸,轟飲助高興。留連更坐臥,談笑發嘲詠。感物復嘆嗟,醉語忽徑廷。青山不愛寶,歲歲出礬礦。公場沸千夫,利井供百鼎。誰開爭奪源,敗此丘壑勝。頗思呼有力,擲入萬里迥。天神定笑我,癡絕謾生癭。長懷古畸人,飛夢繞箕潁。
疏鐘度水江云曉,幾度溪橋飛白鳥。玻璃千頃浸重城,一點孤峰望中小。竹梧繞寺青蒼蒼,老僧長嘯開松房。蓮花燈下傳清梵,十里江流聞妙香。蜃樓幻出橫煙渚,長日依微飛綠雨。寶地西風下雁王,香臺噀霧來龍女。五月江頭藕放花,夾溪扶荔蒸紅霞。越女相攜采蓮去,木蘭雙槳載琵琶。金塘日晚芙蓉醉,簫鼓聲沈島煙翠。此時海上一珠懸,流光照見群山睡。公子王孫越布衫,臨風齊唱望江南。摩尼五色原無價,誰賞驪龍頷下探。
賣刀買犢慕龔遂,重谷務農思魯僖。僚友共懷憂國愿,守臣非皺職田眉。
世事年來最可悲,開口不得洛與伊。兩君論交大左計,芋栗不足充人饑。
花底傳籌到五更,隱囊斜倚到天明。寒霜不敢蒙頭坐,暖閣時聆謦欬聲。
懶隨年共化,獨臥空山里。時有牧童來,長鞭驅不起。
扶風石橋北,函谷故關前。此中一分手,相逢知幾年。黃鵠一反顧,徘徊應愴然。自知悲不已,徒勞減瑟弦。
建業三山名與齊,煙霄青出洗低迷。借來架我描天筆,掃卻嵐光莫亂棲。
山水可吾情,對酒不必醉。及其不以酒,何由得翁意。
飛來寺里獨憑欄,暫息塵緣半日閑。水繞竹根穿石面,鶴巢松頂立云間。滿臺花雨飄僧梵,一路風霜老客顏。若許掛冠尋舊隱,結茅何必問廬山。
聞道徵修史,春秋義未申。溫公元晉胄,景略本秦人。草野存遺直,華夷有大倫。九經知注就,寄我莫逡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