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二十九
夜月透靈犀,
寒光吞老蚌。
如是轉法輪,
平沉乎萬象。
夜月透靈犀,
寒光吞老蚌。
如是轉法輪,
平沉乎萬象。
夜晚的月光穿透了靈犀,寒冷的光芒吞沒了老蚌。像這樣來運轉佛法,能使世間萬象平靜沉沒。
靈犀:傳說犀牛角有白紋,感應靈敏,這里借指有靈性之物。
老蚌:指孕育珍珠的蚌,常象征珍貴之物。
轉法輪:佛教語,指宣講佛法。
萬象: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現象。
此詩為偈頌,偈頌常用于佛教中表達對佛法的感悟。作者可能在參禪悟道過程中,于靜謐的夜晚有所感悟,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佛法運轉、萬物歸一的理解。
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的高深和對世間萬物的影響。其特點是充滿禪意,以形象的描寫闡釋抽象的佛理。在佛教文學中,這類偈頌有助于信徒領悟佛法,具有一定的宗教和文學價值。
上公柱國開藩府,露布朝馳拜冕旒。八陣風云聞羽扇,百年江漢見輕裘。鯨吹海雨來京口,雁帶邊聲下石頭。珍重晉公經濟手,中興天子復神州。
極目關河高倚漢,順風雕鶚遠凌秋。雨勢宮城闊,秋聲禁樹多。角迥含秋氣,橋長斷洛塵。崎嶇一乘傳,憔悴五羊皮。渝舞氣豪傳漢俗,丙魚味美敵吳鄉。惟月卿曹重,占星使者賢。捲衲城鐘斷,支筇岳雨寒。醉令難同社,仙鵝肯換書。柔桑蔽野鳴雛雉,高柳含風變早蟬。坐席久虛溫樹老,心旌無奈楚風辰。沙禽兩兩穿鈴閣,江草依依接射堂。溪箋未破冰生硯,爐酒新燒雪滿天。春風亂鶯囀,夕霧一鴻冥。山月愁?子,風濤怒鱷魚。龍駕昌明御,天旗太乙神。大野幾星分婺女,清風萬古感顏烏。嶺云夏變梅蒸早,越雨秋藏桂蠹多。滎河帶繞中天閣,空樂星懸大士居。劉伶醉席梅花地,海客仙槎粉水天。鴟蹲野芋誰為尹,雪積泉鹽久置官。鶴伴鳴琴公事晚,烏驚調角戍城秋。朱飾兩番巡屬邑,案留雙筆在中臺。三壤月臨承露掌,九雛烏繞守宮槐。酒供硯滴濡毫冷,火守更籌添漏長。已回鄰面三年粉,又結寒絲幾許冰。鼓音記里繩阡遠,舞節鳴鸞玉步隨。桃葉橫波人共醉,劍光沖斗獄常空。右墄獨登溫樹密,前旌雙抗嶺云高。洛田荒二頃,楚浪漲三篙。吟馀云散葉,坐久麈遺毛。惠和官尚小,師達祿須干。空呈厚貌臨官道,更有人從捷徑過。聞說上饒風物好,錢郎詩思奈春何。峭帆橫渡官橋柳,疊鼓驚飛海岸鷗。蟠桃三竊成何味,上盡鰲頭跡轉孤。天媛貪忙為靈匹,幾時留巧向人間。蘭夜沉沉鵠漏長。
家住羅浮下,梅開萬樹春。揚州官是閣,水部句還珍。自失歌燕市,唯知問海濱。微名塵外世,現跡幻中身。交儗生前定,情緣死后真。斯人不可作,吾道豈沉淪。碑有中郎想,文非到溉嗔。三年墳草宿,七字錦囊新。高誼應酬劍,卑棲厭負薪。竹林風度在,莫笑阮家貧。
古象山中白晝閒,紫煙樓觀鳳笙寒。試分玉井三秋露,戲寫方壺九疊山。老樹模糊常帶雨,茅茨瀟灑鎮臨湍。知君隱處渾如此,持向荷峰錦水看。
五月軍回未有期,不禁煙瘴入枯脾。馬頭一骨還家日,只有弓刀似舊時。
苦欲辭簪紱,歸來掩故園。無過六百石,只對五千言。倚樹看蜩化,逢人笑舌存。老龍且莫去,為我發狂論。
斷嶼數行樹,孤舟一葉橫。前山風雨暗,此岸已天明。
疾雷鳴夏風鳴冬,秋來鳴者難為容。露寒九月入床下,啾啾唧唧群相從。十回歸夢九回斷,起坐積憤填心胸,吁嗟恨爾之秋蛩。
唐時名剎漢時山,雙柏擎天傲翠巒。聞說東坡曾駐馬,可知韓愈暫停鞍。當年拓土功猶在,此日尋蹤興未闌。古道梅州何處是,梯田傍澗上云端。
煢煢幽閨婦,裊裊當窗柳。盛年而離居,忽忽傷老丑。臨流采荷花,水深不見藕。愁如風中絲,錯亂紛在手。獨攜合歡帶,誰結同心紐。佳期諒不違,歲月浩難守。
天上星重會,征西客未歸。殷勤乞方便,靈鵲度人飛。
路遠青天外,云高白日暄。此行猶可滯,故夢詎能言。海上隨風浪,鄉人自嫁婚。歸來誰舊識,暮雨閉重門。
柳色帶平湖,桃花拂釣艫。斜陽下南垞,一片輞川圖。
匏系何情出屢希,調孤俗尚故應違。閱來滄海應三變,數盡長鴻是四歸。草野生成天地德,玉關離合鬼神幾。雙溪云水經年別,細葦新蒲暗舊磯。
磐石江頭景殊絕,放舟幽興幾人同。風飄鼓角晴波外,雨洗峰巒夕照中。狼籍椰樽浮酒白,清泠冰碗削瓜紅。尋僧更訪山腰閣,半醉題詩峭壁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