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臨倪文正公晝 其二
逐客偏蒙詔語溫,
論兵籌餉已無門。
蕭寥數筆云林畫,
中有優時血淚痕。
逐客偏蒙詔語溫,
論兵籌餉已無門。
蕭寥數筆云林畫,
中有優時血淚痕。
被貶逐的臣子偏偏還承蒙詔書言語溫和,可討論軍事、籌劃糧餉卻已毫無門路。倪文正公寥寥幾筆如云林風格的畫作里,飽含著他憂慮時局的血淚痕跡。
逐客:被貶謫、放逐的人。
詔語溫:詔書里的言辭溫和。
籌餉:籌劃糧餉。
蕭寥:稀少、稀疏。
云林畫:指元代畫家倪瓚(號云林)的繪畫風格,以簡淡、空靈著稱。
優時:憂慮時局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。倪文正公即倪元璐,他在明末政治斗爭中歷經起伏。當時明朝內憂外患,政治腐敗,軍事上也面臨諸多困境。詩人可能是看到倪元璐的畫作,有感于他的遭遇和時局的艱難而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倪文正公的同情和對時局的憂慮。其特點是借事抒情,以小見大,通過倪文正公的境遇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,但為研究當時文人的心境和社會狀況提供了一定的資料。
至后陽回萬象蘇,荒村形影獨愁吾。疏鐘似傍寒光早,步屧仍催返照孤。縱飲江湖忘令節,得歸天地尚窮途。雞豚自愛田家有,肯向周京憶賜酺。
五花出青穹,宛若金芙蓉。日射光燦爛,云生氣鴻濛。誰其凌絕頂,笙鶴駕長風。
向夕停珂省閣幽,吏人猶自進春裘。蓬萊雙闕金莖遠,閶闔千門紫氣流。明月在天難命駕,白云垂戶好登樓。明朝獻賦甘泉者,漢畤秦祠非昔游。
孤亭堪倚嘯,一醉斗牛邊。袖拍千峰月,觴飛萬樹煙。花前鸞吹度,海上鶴書傳。借問三宮路,今當幾洞天。
養老非無人,鸞刀手親把。教子亦有師,辭色無少假。吾父壽而康,惜爾得年寡。吾兒儻能立,庶以慰泉下。
今辰謂人生,風日佳可喜。七居陽之正,宜云造物始。占晴協陽吉,其兆比君子。霧雨忌為陰,小人象斯擬。君子履于祥,歲事無不舉。小人道用晦,顧有菑害倚。東皋動春風,強健供耒耜。持以告吾人,毋憂往時否。
手不題詩已數年,硯磚相伴學枯禪。為君蘸濕玄暉筆,寫出江山雪后天。
海上樓臺,壺中日月,乍覺挈來平地。熙熙雞犬,簇簇僮奴,亦自有登天志。知是仙官,出應亨期,因識前修風味。看縱橫才美,雍容談笑,一團和氣。鐘秀處、雪潔霜□,梅清竹瘦,占盡小春佳致。笙歌韻溢,錦繡香濃,飲少未妨歡醉。好在雙椿,佇看丹桂分折,芝庭蘭砌。向游惟功行,和羹勛業,共傳家世。
閉戶拙于公是非,似與江湖蹤跡稀。酒中從令客罵坐,爨下卻念兒啼饑。松江之鱸固可食,沙苑有鳥宜高飛。干戈滿地正如此,萬水千山何處歸。
讀書冀聞道,何必競榮名?主賓辨內外,物我孰重輕?崎嶇更嘗馀,愈覺茲理明。浮云視富貴,悠然悟深情。
九重圜轉棄離人,六欲卑污毀賤身。無計全拋凡俗念,繁華一任誘紅塵。
門前江水斷腸流,泥自沉沉水自浮。萬物春來皆助恨,錯呼萱草作忘憂。
得失人生莫費猜,擬拋七尺付荒萊。人心易變真兒戲,世態難憑且自咍。哭路步兵終孟浪,送窮韓愈近癡呆。山花不管時情改,秋去春來照樣開。
山前雨瀑流,勢欲翻崒嵂。銀河九天傾,玉峽雙龍出。六月幽壑間,陰風動蕭瑟。
絕巘精藍半夕陽,清尊別思倚蒼茫。憑欄頓喜云霄近,結駟毋驚道路長。池擁雙龍元是劍,天回北斗盡成章。因窺雁塔岧峣里,似有題名在上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