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鐘侍御理蔬小筑
與君曾上郭生臺,帝里春光醉客杯。
滄海何年雙劍別,風塵回首二毛催。
桔槔莫問于陵業,侍從還徵司馬才。
直待安車懸歲晏,抱琴長傍碧山來。
與君曾上郭生臺,帝里春光醉客杯。
滄海何年雙劍別,風塵回首二毛催。
桔槔莫問于陵業,侍從還徵司馬才。
直待安車懸歲晏,抱琴長傍碧山來。
曾和您一起登上郭生臺,京城的春光令人在酒杯中沉醉。不知哪一年我們如雙劍分離在滄海,回首往事,歲月風塵催我兩鬢生白發。別再問像于陵仲子那樣操持桔槔的隱居之事,您侍從之職正需司馬相如那樣的才華。一直等到年末乘上安車告老還鄉,我定抱琴長久地傍著青山而來。
郭生臺:具體所指不詳,可能是京城一處登高觀景之地。
帝里:指京城。
雙劍別:比喻兩人分離。
二毛:指頭發斑白,人到中年。
桔槔(jié gāo):一種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,這里代指隱居的勞作之事。于陵業:于陵仲子,戰國時隱士,此處借指隱居生活。
侍從:指鐘侍御的官職。司馬才:指司馬相如的才華,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文學家。
安車: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,高官告老或征召有重望的人,常賜乘安車。歲晏:年末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。從詩中可以推測,詩人與鐘侍御曾在京城有過美好的相聚時光,之后兩人分離。當時鐘侍御擔任侍御之職,詩人可能感慨于時光流逝、人生變化,既希望友人在仕途有所作為,又向往自己能在晚年歸隱。創作此詩時,詩人或許處于中年,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與友人的情誼、對人生的感慨以及對歸隱的向往。其特點是情感真摯,意象豐富,用典巧妙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,但展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的交往和他們的思想情感世界。
一宿白云根,時經采麝村。
數峰雖似蜀,當晝不聞猿。
馬立溪沙淺,人爭閣道喧。
明朝棄襦罷,步步入金門。
玉蕊兩高樹,相輝松桂旁。
向來塵不雜,此夜月仍光。
秀掩叢蘭色,艷吞秾李芳。
世人嫌具美,何必更清香。
鵝湖山下稻粱肥,豚阱雞棲對掩扉。
桑柘影斜春社散,家家扶得醉人歸。
長路風埃隔楚氛,忽驚神岳映朝曛。
削成絕壁五千仞,幽人閑望封中地,好為吾皇起白云。
朦朧南溟月,洶涌出云濤。
下射長鯨眼,遙分玉兔毫。
勢來牛斗動,路越宵冥高。
竟夕瞻光影,昂頭把白醪。
龍墀初立仗,鴛鷺列班行。
元日燕脂色,朝天樺燭香。
表章堆玉案,繒帛滿牙床。
三百年如此,無因及我唐。
一葉野人舟,長將載酒游。
夜來吟思苦,江上月華秋。
曉露滿紅蓼,輕波飏白鷗。
漁翁似有約,相伴釣中流。
亂后寄僧居,看花恨有余。
香宜閑靜立,態似別離初。
朵密紅相照,欄低畫不如。
狂風任吹卻,最共野人疏。
雪菊金英兩斷腸,蝶翎蜂鼻帶清香。
寒村宿霧臨幽徑,
年來病肺疏杯酒,每憶龍山似故鄉。
素秋寒露重,芳事固應稀。
小檻臨清昭,高叢見紫薇。
溫r3終有思,暗淡豈無輝。
見欲迷交甫,誰能狀宓妃。
妝新猶倚鏡,步緩不勝衣。
恍似新相得,倀如久未歸。
又疑神女過,猶佩七香幃。
還似星娥織,初臨五彩機。
慶云今已集,威鳳莫驚飛。
綺筆題難盡,煩君白玉徽。
前年帝里探春時,
寺寺名花我盡知。
今日長安已灰燼,
忍隨南國對芳枝。
獨背焦桐訪洞天,
暫攀靈跡棄塵緣。
深逢野草皆疑藥,
可憐幽景堪長往,
一任人間歲月遷。
雞調扶桑枝,秋空隱少微。
闊云霞并曜,高日月爭輝。
若厥開天道,同初發帝機。
以言當代事,閑辟紫宸扉。
片石露寒色,先生遺素風。
醉眠芳草合,吟起白云空。
道出乾坤外,聲齊日月中。
我知彭澤后,千載與誰同。
何處不相見,煙苗捧露心。
萋萋綠遠水,苒苒在空林。
野吹閑搖闊,游人醉臥深。
南朝古城里,碑石又應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