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○九
好供養,好修行。
拂袖便去,也不多爭。
好供養,好修行。
拂袖便去,也不多爭。
好好地進行供養,好好地修行。甩甩袖子就離去,也不做過多的爭執。
供養:在佛教中,指以香花、燈明、飲食等資養三寶。
修行:指修養德行、修煉佛法。
拂袖:甩動衣袖,常表示生氣、不滿或灑脫離去。
此偈頌為佛教禪語,作者可能是禪僧。在佛教修行氛圍中,強調放下世俗紛爭,專注于修行。作者或許是看到修行者在世俗瑣事上的糾葛,以此偈頌勸誡人們一心向佛,專注修行。
這首偈頌主旨是勸人專注修行,看淡紛爭。其特點是語言直白,觀點明確。在佛教文學中,這類偈頌起到勸誡、引導修行者的作用。
郎署新疇出宰功,海閩關夾使旌雄。
晨涂倦伏雙毫奏,暮席貪隨五兩風。
芳荈摘山唐貢遠,薧魚升豆漢祠豐。
賭囊貴胄膏腴盛,麗唱行聞溢褚中。
竹箭征艫駛,驪駒客袂分。
倦游銷仲產,參事厭卿軍。
象闕天中隔,鄉朝月外聞。
西山朝氣爽,拄頰待談云。
震邸陪翔鳳,天壇侍祭牲。
參謀大丞相,別對小延英。
上棟方隆國,頹山遽奠楹。
武公年不至,輔德是功名。
君家能賦別,釋褐重凄然。
客袂移緇素,離杯并圣賢。
坐曹煩折獄,奏牘??懷鉛。
十載青袍困,須饒草色鮮。
秋氣颯然爽,宴居差有情。
蠅休幾案潔,蟬罷亭臯清。
溪水照心碧,云山刮眼明。
其如歲云晏,天地莽崢嶸。
飛霜逐凋節,歲籥忽已闌。
奈何送歸客,置酒長江干。
十載始一遇,別易會故難。
此地嗟素領,昔日皆朱顏。
詎意前歡余,更為后感端。
行舟望不見,留驂相與還。
芳訊幸無保,時付凌風翰。
華堂殿方池,雅名題玉谿。
南榮翠樾陰,北望花島低。
時聞細泉鳴,間或幽鳥啼。
深宜世外人,冥坐窺天倪。
倦客衣空化,求知刺欲漫。
孤飛回鹢路,別淚溢鮫盤。
待舉秋槐老,承顏夏枕安。
新篇時寄我,魚信接長瀾。
貧極非關病,憂多信自傷。
悲歌一頃豆,驚饋五家漿。
擁耒宜耕石,沈鉤豈為璜。
中林環室在,開徑望求羊。
治畹當樹蘭,治林當植桂。
蘭生可香國,桂茂絕藂薈。
邈哉志士節,所趣與人異。
意經千古上,心包九垠際。
道勝外物輕,矧復韁鎖細。
所以搶榆者,局局笑鵬翅。
冒雪虬枝密,凌空麈影勻。
葉傾秦帝雨,華老宓妃塵。
不見棲鸞客,多逢系馬人。
寄聲遭匠石,千尺謝輪囷。
竟夕雨聲寒,黎明日氣暄。
峰巒添積潤,谿澗漲新痕。
鐘鼓連三寺,杉松共一邨。
不須游賞徧,麗句滿清軒。
回環引細泉,泉聲漱檐底。
美哉知者心,清通樂流水。
琤琮戛鳴球,淅瀝泛綠綺。
塵慮無由得,何須洗雙耳。
尋幽碧落外,此境真洞天。
乳竇穿碧澗,葆樹蒙塞煙。
跡與氛??絕,身亡名利纏。
日暮嬾回首,遲拍洪崖肩。
素領潘郎滯進階,東南沿牒得卿材。
隋河鼓枻波成箭,越驛蒸衣雨是梅。
客詠南風蒱齒勝,食無寒具畫廚開。
政余底處邀真賞,洲上風蘋若下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