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吳蓮洋歸河中
柳絮飛無賴,君歸灞水東。
溪臨衫影綠,花踏屐痕紅。
此去風生袖,重來詩滿筒。
飄飄笑韓眾,空老岳蓮中。
柳絮飛無賴,君歸灞水東。
溪臨衫影綠,花踏屐痕紅。
此去風生袖,重來詩滿筒。
飄飄笑韓眾,空老岳蓮中。
柳絮肆意飛舞,你要回到灞水以東。溪水映著你衣衫,泛出綠色光影,你踏花而行,屐痕染上紅色。此次離去,清風會吹拂你的衣袖,等你再來時,定是滿筒詩篇。你瀟灑自在,可笑那韓眾,徒然在西岳蓮花峰中老去。
無賴:這里形容柳絮肆意飛舞。
灞水:水名,在今陜西中部。
屐:木鞋,底有齒,可在泥地行走。
韓眾:古代傳說中的仙人。
岳蓮:西岳華山蓮花峰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,推測是詩人在送別友人吳蓮洋回河中時所作。當時可能是春季,柳絮紛飛,詩人觸景生情,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情感。
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,特點是景色描寫優美,情感表達真摯。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,在送別詩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。
文于天地不兩天,我昔聞自浯溪歌。浯溪深處漫郎宅,后有作者何其多。
中興一頌巋然在,手剔蒼蘚三摩挲。當時翰墨鮮高手,誰與八代回狂波。
鸞臺鳳閣數燕許,東封石刻徒媕娿。斯文獨任起衰責,采薇六月相肩摩。
平原顏公忠烈士,肝膽契合心手和。大書特書照巖戶,如日始出星交羅。
想當握筆幾透爪,一一勁挺無纖頗。因思往跡發長喟,亂由入召非由他。
妖妃孽臣早不斷,乃出下策馳青騾。艱難百戰兩京復,實賴靈武揮天戈。
儒官揚厲職應爾,詎忍腹誹含譙訶。余子紛紛若鐫鑿,強作解事理則那。
三吾亭子高嵯峨,下有石鏡冷不磨。飛泉??生盤渦。惜哉無人洗山骨,奈此玉佩瓊琚何。
玉階畫省全慵,任教細逐桃花墜。撩他燕胻,呢他鶯囀,曉情暮思。天與顛狂,去來那管,重門深閉。看將低仍飏,依稀思婦,眠初妥,還驚起。
才到墀心欄嘴。又輕黏、翠屏朱綴。似捎似趁,無拘無管,攪將春碎。解伴年年、多情春草,無情春水。更紅簾揭處,幾番偷入,伴人嬌淚。
聞道中原百戰馀,遺民億萬企來蘇。
浪言恢復真疏矣,絕意懷來亦可乎。
北望凄涼皆故土,南來睥睨幾狂胡。
祇今淝水山川改,寄語元戎盍遠圖。
路入青青數里松,上方樓閣一重重。
千尋練掛雙流瀑,六曲屏開四面峰。
幽鷺獨翹藏翠竹,啼猿相對答疏鐘。
留連不忍催歸騎,回首斜陽煙霧濃。
山家門徑鎖寒松,更向煙蘿第幾重。
幽鳥啼花歸舊谷,應龍飛雨過前峰。
分持皂蓋歌千騎,入冠黃扉祿萬鐘。
一見高吟重興感,清名長在木陰濃。
蒹葭被洲渚,
鳧鶩方容與。
但聞歌竹枝,
不見題鸚鵡。
鶯早乍啼猶冷落,
花寒欲發尚遲疑。
章水西流轉北來,
計程明日郁孤臺。
寒風急送千峰雨,
心折庾關幾樹梅。
裹劍攜書卷。乍銷魂、黯然欲別,有情誰遣。樽酒旗亭楓葉亂,朝雨輕塵方泫。離別話細、春蠶抽繭。望去千峰蒼翠合,試蒜山、瓜步潮深淺。風正和、片帆展。
六朝記室名尊顯,況金閨、文章大手,群推輪扁。指點孫郎遺略在,豈似景升豚犬。行色壯、倚閭差免。到日秋花團竹馬,奉蘭陵、雄郡君同典。襦褲五,自在剪。
灑窗蠶食葉,
入竹蟹行沙。
午發沅江縣,微風一棹安。
山趨南嘴盡,水入洞庭寬。
極浦澹空翠,芳洲生暮寒。
蕭蕭驚歲晚,天外雁聲殘。
寒食東風已滿城
小枝纖弱拂啼鶯
東君不惜離人苦
又向前年折處生
漳水咽。千秋繞臺址,翠波如纈。阿瞞穗帳,當時徒設。疑冢都非葬地,問西陵、何處藏骨。哀歌徹。幾多香淚,滴殘空穴。
若果髯孫雄杰。約劉郎、連兵撇捩。破鄴城、登臺一醉,方成宏烈。癡絕。爭荊楚,遂致吳蜀,前盟虛結。兩分裂。銅雀高棲漢月。
椒花初晉酒初傾,
又值天開不夜城。
譜出太平新景象,
六街燈火管弦聲。
新晴渡口百花香,
石子池頭鴨弄黃。
卷幔夕陽留不住,
好風將雨過梅塘。
冒雨探靈窟,
峰高未易躋。
人聲煙外接,
鳥道樹中迷。
鐘動方知寺,
泉飛不見溪。
何當開霽景,
一覽萬山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