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調二郎神/二郎神 其三 三和
一筇兩屨,導從比、在京差省。更不草白麻,不批黃敕,稍覺心清力省。幸有善和書堪讀,何必然藜蕓省。且閣起莊騷,專看老易,課程尤省。
夢境。槐陰禁苑,藥翻綸省。紙裹里,有青銅錢三百,送與酒家展省。吊李白墳,掛徐君劍,零落端平同省。僅留得、老子婆娑,怎不拂衣華省。
一筇兩屨,導從比、在京差省。更不草白麻,不批黃敕,稍覺心清力省。幸有善和書堪讀,何必然藜蕓省。且閣起莊騷,專看老易,課程尤省。
夢境。槐陰禁苑,藥翻綸省。紙裹里,有青銅錢三百,送與酒家展省。吊李白墳,掛徐君劍,零落端平同省。僅留得、老子婆娑,怎不拂衣華省。
手持一根竹杖,腳穿一雙麻鞋,隨從相比在京城時大大減少。不再起草詔書,不批閱敕令,漸漸覺得心境清凈、精力也更充沛。幸好有善和里的藏書可以閱讀,何必像劉向那樣燃藜苦讀于秘閣。暫且放下《莊子》《離騷》,專心研讀《老子》《易經》,學業安排更加精簡。進入夢境,仿佛回到槐陰遮蔽的宮廷禁苑,在中書省忙碌地處理事務。有人用紙包著三百青銅錢,送到酒家讓我省視。去憑吊李白的墳墓,掛劍于徐君之墓,那些端平年間同朝為官的人大多已凋零。只留下我獨自逍遙自在,怎能不拂衣離開這顯貴的官署。
筇(qióng):竹杖。屨(jù):麻鞋。
差省:大大減少。
草白麻:起草詔書,唐宋時用白麻紙寫詔書。
批黃敕:批閱敕令,黃敕是帝王的詔書。
善和:善和里,唐代宰相裴度的藏書之處。
然藜:指劉向在秘閣燃藜讀書之事。蕓省:指秘書省。
莊騷:《莊子》和《離騷》。老易:《老子》和《易經》。
槐陰禁苑:指宮廷禁苑,槐樹常種于宮廷。藥翻綸省:在中書省處理事務。藥翻,指處理文書。綸省,即中書省。
展省:省視。
吊李白墳:憑吊李白的墳墓。掛徐君劍:春秋時季札掛劍于徐君之墓,表示守信。
端平:宋理宗年號。同省:指同朝為官的人。
婆娑:逍遙自在的樣子。
華省:指顯貴的官署。
具體創作時間不詳。從詞中可推測詩人曾在官場任職,經歷了起草詔書、批閱敕令等繁忙事務。隨著時間推移,同朝為官的人大多凋零,詩人對官場生活產生厭倦,向往閑適讀書生活,從而創作此詞表達心境。
這首詞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。其特點是用典豐富,通過對比展現心境變化。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,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在官場與閑適間的情感糾結。
剪得責鸞尾,涼陰欠被分。山風一披拂,掃動石壇云。山幽多美竹,不畏雪霜寒。好共叢生桂,移來月里看。
使君有子正烏頭,雙眼空青氣伏牛。半夏里來知母健,忍冬歸去亦忘憂。
一樣煙光共曉華,幾般花木日交加。請君試向西園看,春色人間第幾家。
只看松林盡日陰,紅塵也合少回心。搜花作蜜蜂元誤,坐葉餐風蟬自深。與世難言周士貴,是官都怨隴人沉。便宜無過?夷子,又享湖光又鑄金。
宋家累葉全盛帝,寬大實皆稱令主。百姓牛馬遍阡陌,太倉米粟憂紅腐。宣和以來遂多事,嗚呼爛費如沙土。海石江花涌國門,離宮別殿誰能數。群臣諛佞秪自訐,天下騷然始怨苦。正月十四十五間,有敕大駕觀鰲山。萬金為一燈,萬燈為一山。用盡工匠力,不破君王顏。此時上御宣德門,樂動簾開見至尊。奔星忽經于御榻,明月初上堆金盆。傾城呼噪聲動地,可憐今夜鰲山戲。窈冥幻巧百怪聚,金蛾翠管堪垂淚。借問幸臣誰,云是李師師。外有蔡京與蔡攸,夾樓錦幄羅公侯,丞相之幄當前頭。奚兒腰帶控紫騮,如花少女擎綵毬。但聞樓上喚樓下,黃帕籠盤賜玉羞。月高鳴鞭至尊起,幄中環佩如流水。爭道齊驅輦路窄,寺橋窈窕塵埃白。火樹龍燈又一時,千光萬焰天為赤。常言宴安成禍基,從來樂極還生悲。君看二帝蒙塵日,數月東京荒蒺藜。
逐調安排見典刑,緣情巧妙是心靈。寄言度曲紅顏子,白卻髭須始解聽。
姮娥吹影濯滄浪,彷佛天球出斷岡。玉斧割云秋有暈,銀蜍脫骨夜生光。沉沉素魄尋幽夢,耿耿空規照畫堂。應想廣寒宮殿小,清虛曾貯桂花香。
喬木蒼蒼覆古城,人家雞犬似升平。清湘一水涵秋色,黃葉千峰送晚晴。地接東溟瞻日近,天空南斗覺星明。軺車奉詔觀風俗,石壁題詩紀政成。
半畝還叨地主恩,北來岡阜亦稱尊。水搖荔子紅當檻,雨洗蓖麻綠繞門。飯后一床便獨臥,晡時三?喜微溫。何人為借丹青手,寫過書齋也未村。
手種桃花滿北山,花紅艷艷照春灣。不知何代兒孫老,卻見漁舟乍往還。仙枝移傍小巖幽,答遝名推第一流。曾向清波沈寒碧,甘瓜五色但輕浮。園林漸見綠陰濃,漠漠輕煙細雨中。底事望梅能止渴,惟應萬想先來空。南北由來地氣偏,凌寒松柏但蒼然。逾淮種橘今為枳,豈比中人性易遷。一樹含桃火爍空,而今春獻隔離宮。只應壯士憂時淚,灑向枝頭點點紅。庭榴結實墊芳叢,一夜飛霜染茜容。萬子同胞無異質,金房玉隔謾重重。棖橘甘酸各效能,南苞錫貢不同升。果中亦抱遺才嘆,有客攀條氣拂膺。萬斛金凡綴樹稠,遺根漢苑識風流。也知不作清時瑞,朽腐那關故主憂。粲粲來禽味獨香,孤根誰徙向天涯。好尋青李相遮映,風味應同逸少家。秋林黃葉晚霜嚴,熟蒂甘香味獨兼。火傘赪虬浪褒拂,風標那似邑中黔。
翮成縱去已淩霄,光綴冰翎星色昭。若斫梅花三百畝,紅爐煮雪事烹調。
一雨炎涼變,凄然忽似秋。中庭猶寂寂,遠樹已颼颼。急電欲穿戶,驚風亂入樓。終宵勞轉側,誰解為花愁。
馬蹄蹴遍陰厓雪,直向居庸塞外行。日落忽聞牛背笛,川平始見鶴州城。秋風千里莼絲滑,暑雨三山荔子生。遷客相逢話鄉土,天涯何限未歸情。
幽棲何處是,積水近柴扉。樽酒沙頭別,輶軒月下歸。竹深林鳥待,村遠故人稀。遙想齋居里,狂吟竟落暉。
鶴發蒼顏太古心,采芝共入白云深。只因誤到長安寺,惹得人間說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