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山詠 可盤巖
茲巖名可盤,其下有高士。
曳杖時一登,坐看孤云起。
萬片青芙蓉,紛詭皆奇石。
何年化作羊,應是初平叱。
湖畔一浤泉,不溢亦不涸。
盞底澄烏沙,清甘自可酌。
山形何磅礴,具此一卷小。
芥子納須彌,其義真可了。
茲巖名可盤,其下有高士。
曳杖時一登,坐看孤云起。
萬片青芙蓉,紛詭皆奇石。
何年化作羊,應是初平叱。
湖畔一浤泉,不溢亦不涸。
盞底澄烏沙,清甘自可酌。
山形何磅礴,具此一卷小。
芥子納須彌,其義真可了。
這座山巖名為可盤,山下住著高潔的隱士。拄杖時常來攀登,靜坐觀賞孤云升起。千萬片青色的芙蓉,形態奇詭都是奇異的巖石。不知何年化作羊群,應是黃初平叱石所變。湖畔有一泓泉水,不溢出也不干涸。杯底沉淀著黑色沙粒,清甜甘冽可以取飲。山勢何等磅礴,卻蘊含如此小巧景致。微小芥子容納須彌,其中深意確實能領悟。
可盤巖:山巖名稱;高士:指高潔隱逸之士;曳杖:拄著拐杖;青芙蓉:形容巖石如青色蓮花般層疊;初平叱:典出《神仙傳》,黃初平(黃大仙)曾叱石成羊;浤(hóng):水深廣的樣子;芥子納須彌:佛教用語,喻微小事物可容納宏大之物;了:領悟。
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,推測為作者游覽可盤巖時所作,通過描繪巖下景致與典故,抒發對自然之奇與隱逸生活的喜愛。
全詩以‘可盤巖’為中心,從巖名、隱士、登山觀景,到奇石、清泉、山勢,層層鋪陳,結合神話與佛理,既展現自然之美,又傳遞‘小中見大’的哲思,是一首景、事、理交融的山水詠懷之作。
向人圓月轉分明。簫鼓又逢迎。風吹不老蛾兒鬧,繞玉梅、猶戀香心。報道依然放夜,何妨款曲行春。錦燈重見麗繁星。水影動梨云。今朝準擬花朝醉,奈今宵、別是光陰。簾底聽人笑語,莫教遲了□青。
萬語千言總是空,無神那得與神通。徒看玉燼灰旋冷,枉自詩多句未工。念念有辭甘見鬼,啾啾聒耳且由蟲。如何可再親顰笑,但愿相逢在夢中。
君王旦暮方嘗膽,猶筑池塘長紫鱗。
春光欲去疾如梭,冷落長門苔蘚多。懶上妝臺脂蓋蠹,承恩難比雪兒多。
紫駝白象壯行儀,但覺炎威日日微。露透地椒清寶仗,風生天棘滿旌旂。金盤藹藹行新饌,玉體翛翛進裌衣。自得仙吟因想像,半生元不離門畿。
冰合重湖玉照窗,心緘萬里對殘釭。人間只有梁莊雪,天地高寒不可雙。
道人此書欲在眼,扁舟一宿亦隨身。霽月光風開玉軸,千年彷佛見斯人。
神機經武,隆周之宇。表海分封,邁燕超魯。耽耽廟貌,俎豆有序。薦福邦家,維師尚父。
蟠龍隴上一犁煙,我慕樊生亦自賢。已結小堂依水曲,更栽脩竹傍窗前。天空萬里冥鴻遠,雨過千林橘柚鮮。寂歷九峰秋色里,浩歌明月送飛仙。
一色杏花三百樹。茅屋無多,更在花深住。旋壓小槽留客醉。舉杯忽聽黃鸝語。醉眼看花花亦舞。風捲殘紅,飛過鄰墻去。恰似牧童遙指處。清明時節紛紛雨。
一瓢飲水曲肱眠。此樂不知年。今朝忽上龍峰頂,卻原來、有此甘泉。洗卻平生塵土,慵游萬里山川。照人如鑒止如淵。古竇暗涓涓。當時桑苧今何在,想松風、吹斷茶煙。著我白云堆里,安知不是神仙。
外塞胡兒里黨臣,勾連數眾赴京城。團團闊闊孤平寨,不識皇家王氣星。
學道尤須惜寸陰,漫勞飯袋走叢林。溈山自昔提宗印,閩嶠于今絕賞音。得髓得皮無著相,非心非佛見機深。豐干未免成饒舌,月在碧潭空指心。
十年九不到西湖,今日重來相識無?猶有同游諸伴侶,孤山休笑我身孤。
嘉陵江水此東流,望喜樓中憶閬州。若到閬中還赴海,閬州應更有高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