侍家大人宿靈烏道院
一鐙懸斗室,
父子宿余明。
古壁沈沈夜,
高堂寂寂情。
何來風雨急,
兼送竹梧聲。
遠愧溫衾士,
能無忝所生。
一鐙懸斗室,
父子宿余明。
古壁沈沈夜,
高堂寂寂情。
何來風雨急,
兼送竹梧聲。
遠愧溫衾士,
能無忝所生。
一盞燈懸掛在狹小的房間里,父子二人在殘留的燈光下歇息。古老的墻壁沉浸在深沉的夜色中,面對父親,心中涌起寂靜的溫情。忽然為何風雨如此急驟?還夾雜著竹葉梧桐的聲響。遠遠比不上那些為父母溫被的孝子,怎敢有愧于生養我的父母。
斗室:狹小的房間。
余明:殘留的燈光。
沈沈:同“沉沉”,形容深沉。
高堂:指父母,此處特指父親。
竹梧:竹子與梧桐樹。
溫衾士:用東漢黃香典故,黃香九歲為父溫被,是傳統孝子典范。
忝(tiǎn):有愧于。
此詩為詩人侍奉父親(家大人)夜宿靈烏道院時所作,或創作于旅途暫居道院之際,通過夜宿情景抒發孝思。
全詩以夜宿道院為背景,借燈、風雨、竹梧等意象營造靜謐氛圍,結合“溫衾”典故,表達對父親的敬愛與自勉盡孝之意,情感真摯,體現傳統孝道內涵。
齊山置酒菊花開,秋浦聞猿江上哀。
此地流傳空筆墨,昔人埋沒已蒿萊。
平生志業無高論,末世篇章有逸才。
尚得使君驅五馬,與尋陳跡久徘徊。
雨過百泉出,秋聲連眾山。
獨尋飛鳥外,時渡亂流間。
坐石偶成歇,看云相與還。
會須營一畝,長此聽潺湲。
材非當世用,轂有故人推。
使節春冬換,征帆日夜開。
南游取干越,東望得州來。
試盡風波惡,生涯亦可哀。
溪杏山桃欲占新,高梅放蕊尚嬌春。
額黃映日明飛燕,肌粉含風冷太真。
玉笛悲涼吹易散,冰紈生澀畫難親。
爭妍喜有君詩在,老我翛然敢效顰。
竹根殊勝竹皮冠,欲著先須短發干。
要使山林人共見,不持方帽御風寒。
無物堪持比此冠,竹皮柔脆谷皮干。
故人戀戀綈袍意,豈為哀憐范叔寒。
分走人間十五年,塵沙吹鬢各蒼然。
山林渺渺長回首,兒女紛紛忽滿前。
知子有才思奮發,嗟余無地與回旋。
相看一作秦吳別,身世何時兩息肩。
剡剡風生晚,娟娟月上初。
白沙眠??驥,清浪浴鱏魚。
竟欲從君飲,猶便讀我書。
斜陽不到處,墻角樹扶疏。
風鐵相敲固可鳴,朔兵行夜響行營。如何清世容高臥,翻作幽窗枕上聲。
南風屋角響蕭蕭,白日簾垂坐寂寥。愛此宮商有真意,與君傾耳盡今朝。
青嵩碧洛曾游地,墨綬銅章忽在身。
擁馬尚多畿甸雪,隨衣無復禁城塵。
古來學問須行己,此去風流定慰人。
更憶少陵詩上語,知君不負鞏梅春。
小姑未嫁與蘭支,何恨流傳樂府詩。
初學水仙騎赤鯉,竟尋山鬼從文貍。
繽紛云??空棠檝,綽約煙鬟獨桂旗。
弄玉有祠終或往,飛瓊無夢故難知。
才高諸彥故無嫌,兄弟同時舉孝廉。
東觀外除方墨綬,西州相見已蒼髯。
靈胥引水清穿市,神禹分山翠入簾。
好去弦歌聊自慰,郡人誰敢慢陶潛。
道林真骨葬青霄,窣堵千秋未寂寥。
寶勢旁連大江起,尊形獨受眾山朝。
云泉別寺分三徑,香火幽人止一瓢。
我亦鷲峰同聽法,歲時歌唄豈辭遙。
并筤含風下玉除,宮商挾奏斐然殊。
福祥周室流為火,恩澤堯樽散在衢。
伏枕但能知廣樂,揮毫何以報明珠。
愿留巾篋歸田日,追詠公歡每自娛。
何處難忘酒,英雄失志秋。
廟堂生莽卓,巖谷死伊周。
賦斂中原困,干戈四海愁。
此時無一盞,難遣壯圖休。
諫書平日皂囊中,朝路爭看一馬驄。
漢節飽曾沖海霧,楚帆聊復借湖風。
皇華命使今為重,直道酬君遠亦同。
投老承明無補助,得為湘守即隨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