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九后一日游黃崖山頂
黃崖絕頂雁行低
歷險移樽萬仞梯
風定白云生幾席
日斜滄海見虹霓
翻憐下界花盈眼
卻愛層巒鳥自啼
薄醉遄歸龍眼冷
笳聲遙起塞桓西
黃崖絕頂雁行低
歷險移樽萬仞梯
風定白云生幾席
日斜滄海見虹霓
翻憐下界花盈眼
卻愛層巒鳥自啼
薄醉遄歸龍眼冷
笳聲遙起塞桓西
黃崖山的頂峰上,雁群低低飛過;歷經艱險,在萬仞高的階梯上移動酒樽。風停了,白云在幾案坐席間繚繞;夕陽西斜,滄海之上可見虹霓。反而憐惜山下繁花滿眼,卻更愛層巒間鳥兒自在啼鳴。帶著微醉快速歸來,龍眼處清冷;遠處邊塞西城傳來胡笳聲。
重九:農歷九月初九,即重陽節。
移樽(zūn):移動酒杯,指攜帶酒具登山宴飲。
萬仞(rèn):形容極高,仞為古代長度單位,約八尺。
幾席:幾案和坐席,指身邊近處。
滄海:此處指廣闊的海面或遠闊的景象。
遄(chuán)歸:快速返回。
龍眼:可能指山的某個具體位置,或形容視線所及的清朗之處。
笳(jiā)聲:胡笳發出的聲音,古代邊塞樂器。
塞桓(huán):邊塞的城垣,桓通“垣”,指墻。
此詩當為作者于重陽節后一日(九月初十)登臨黃崖山頂游覽時所作。詩中“塞桓西”等語暗示地點靠近邊塞,可能創作于秋季,詩人登山宴飲,觀景生情,記錄下此次游歷的所見所感。
全詩記錄了重九后登山的歷程與所見之景,通過上下對比、視聽交融的手法,展現了黃崖山頂的高曠之美,表達了對自然生機的喜愛與超脫世俗的心境,結尾笳聲更添蒼茫韻味,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紀游之作。
千里追風蹶一坡,絆人驥足奈天何。雄名震敵危機伏,大義蟠胸熱血多。諸葛無緣興禮樂,阿瞞從此擁山河。秋來無限蒼茫感,細雨聲中踏葉過。
馬首遍行務本鄉,蕭蕭四野盡荒涼。草根取作充腸物,木葉翻為適口糧。百姓堪憐遭苦海,□官何敢望甘棠。但期緩爾逃移計,寒谷回春仗彼蒼。
苦憶勾溪溪上翁,暮年多病少過逢。盤餐不乏憐牙健,世事無聞愛耳聾。誰共青燈分半榻,自梳白發對孤峰。滄洲寂寞鷗鳧散,目送征鴻意萬重。
我年已老大,我心何不老。嫩若初春葉,不禁寒風掃。洋洋東去水,兀兀岸邊石;江水去無情,子何佇望極。
春色平分魯甸馀,綠楊紅杏到官初。河橋水漫樓船度,北使頻逢好寄書。
損益才通理洞明,不應知死異知生。惜無人把宣尼語,說似當年尚子平。
去年此日識君面,此日今年卻憶君。處處桃花皆似夢,分明持贈一枝春。
廣殿麗年輝,上林起春色。風生拂彫輦,云回浮綺翼。
離懷觸景易消魂,況復尋云到法園。晴雪閉門深竹暝,夕陽鳴磬野藤昏。林僧夜語多經梵,詞客春游少屐痕。最憶玄暉羈璧水,鳳臺新詠與誰論。
諸天花雨隔紅塵,買醉街頭自在身。已來吟興休添酒,只恐詩狂又待焚。
苦菜敷新葉,高槐偃舊枝。三生草庵主,故與此山期。
兩只胡床小憩些,一枝筇杖拄傾斜。煙云慘淡天將雪,風日荒寒梅未花。人去客來酤酒市,雞鳴犬吠野人家。清游不用忙歸去,強管行程是暮鴉。我行誰與報江楓,旋擺旌旗一路紅。朔吹崩騰危兩耳,東山踴躍獻諸峰。松陰好處皆亭子,瑤草香邊即坐狨。漸陟漸高元不覺,忽然身在半天中。
結茆空山中,冥心契元寂。時聞虛籟生,復聞虛籟息。倦開齊物篇,高枕青山色。
白露滴秋月,壯心悲暮年。思深云沒地,醉舞菊花天。短鬢吹霜入,寒軒索霧眠。蹉跎聊自哂,容易歲時遷。
蕭條風雨散,凄清松桂冷。邱中一游睇,處處云霞影。稍愛夕陽佳,復聽秋聲靜。遙懷賞心侶,歲暮空延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