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侍御小妓乞詩座上留贈
郁金香汗裛歌巾,
山石榴花染舞裙。
好似文君還對酒,
勝于神女不歸云。
夢中那及覺時見,
宋玉荊王應羨君。
郁金香汗裛歌巾,
山石榴花染舞裙。
好似文君還對酒,
勝于神女不歸云。
夢中那及覺時見,
宋玉荊王應羨君。
郁金香的香氣混合著香汗沾濕了歌巾,山石榴花的顏色暈染了舞裙。這般風情好似卓文君當壚對酒,比那朝云暮雨的神女更令人心動。夢中的美景怎及得眼前所見真切,宋玉和楚荊王若見了定要羨慕你。
裛(yì):沾濕、濕潤。
山石榴:即杜鵑花,花色鮮艷,此處形容舞裙顏色。
文君:指卓文君,漢代才女,曾與司馬相如當壚賣酒,此處借指歌女的靈動風情。
神女:出自宋玉《高唐賦》,指巫山神女“旦為朝云,暮為行雨”的傳說,此處反用其意,言歌女比神女更真實動人。
宋玉荊王:宋玉為戰國楚辭家,荊王(楚襄王)為其筆下與神女相遇的君主,二人常與神女故事關聯。
此詩為李商隱于宴席上應盧侍御家歌女所求而作。唐代文人雅集時,常以詩贈歌妓助興,詩中通過生動描寫與典故,展現了當時宴飲文化中詩酒風流的場景。
全詩以細膩筆觸描繪歌女的容姿與風情,借卓文君、巫山神女等典故烘托其動人之處,虛實結合,既顯歌女之美,亦彰詩人即興題贈的才思,是唐代宴飲酬唱詩的典型之作。
岸草青青渭水流,子牙曾此獨垂鉤。當時未入非熊兆,幾向斜陽嘆白頭。
墻畔斜陽花影淡。鈍了相思、夢里還留戀。燕子回心春已暫。當時錯握團圞扇。風裹游絲都盡散。檐月分明、星海朦朧變。四面燈華開幻瓣,黯云久立沉沉院。
十年久共梅花別。乍見殊佳絕。臘前風景雨中天。翠竹青松恰好、映清妍。繁枝開遍香成陣。觸目忘離恨。玉人誰使似冰肌。酒罷歌闌一向、又相思。
春半暖初回,疏雨兼和風。新晴臨曉江,萬象一鏡中。策杖訪僧寮,披榛小徑通。梵音令人靜,世事皆楚弓。
箜篌且莫彈,簫鼓且莫陳。我有知心言,悽然傷爾神。飄忽逆旅客,何假亦何真。命儉意偏奢,戚戚不得申。朝為園中華,暮為陌上塵。斗酒非不足,安用爭要津。請歌行路難,匍匐良苦辛。
五陵槿梢花,千駟草頭露。富貴人始傳,屢空今不數。
攙搶耀齊分,龍御勤六師。出門馳馬去,不暇告妻兒。親友送我行,欲語難為辭。死生豈不恤,國事身以之。
君不見長堤柳,何裊娜。廣陵二月三月時,兩堤人看青絲亸。憶昔繁華大業秋,此地曾經系綵舟。鶯聲忽起黎陽變,風光不駐江都游。千年往事東流去,柳色依依舊行路。傷心不必嘆銷沉,回首唐陵幾株樹。
曲埼風吹野漲平,有人岸幘聽濤聲。天邊蒙氣迷遼海,波上輕雷起石鯨。未與諸生航弱水,行隨妖女沒重瀛。何曾世外興哀樂,不向人間著姓名。
浦云初出日邊襟,江口欣聞嶺外音。率爾鄉情無細問,鄉情話及令愁深。
青楊吹白花,銀魚跳碧藻。落日江船上,三月淮南道。渺渺春水涯,悠悠云樹杪。安得快剪刀,江頭剪芳草。
倦騎遲遲過信都,洚渠霜落草先枯。州人為說賢良吏,古有蘇章今豈無。
曲江忠襄鄉先達,過兩廟拜看留題。鳥還英德山當面,人向芙蓉路更西。蓋頂拂霜羸馬怯,擔頭沖雨跛奴低。西風兩眼龍門淚,灑向桂陽何處溪。
平生痼疾在林泉,老去詩名亦漫然。故舊相逢聊一笑,蟬聲過耳竟誰傳。
九醞聞新熟,三杯且自娛。已能開杜室,寧復論兵廚。浮蟻盈春甕,流霞注魯壺。醉來聊欲寐,不覺日還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