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臺橋
四十年前白石橋,
大旗風緊馬蕭蕭。
行人不管雙溪水,
流出橋東作海潮。
四十年前白石橋,
大旗風緊馬蕭蕭。
行人不管雙溪水,
流出橋東作海潮。
四十年前的南臺白石橋邊,獵獵大旗在勁風中翻卷,戰馬嘶鳴。行人們無心留意雙溪的流水,溪水流出橋東,最終匯入大海化作潮涌。
白石橋:指南臺(今福州南臺島)的石橋,具體所指或為當地古跡。
大旗風緊:形容旗幟在強烈的風中獵獵作響,營造出壯闊或緊張的氛圍。
馬蕭蕭:化用《詩經·小雅·車攻》“蕭蕭馬鳴”,形容戰馬嘶鳴的聲音。
雙溪水:可能指南臺附近兩條交匯的溪流。
海潮:指海水漲潮,此處指溪水最終匯入大海形成的潮汐現象。
推測為詩人重游南臺橋時所作。四十年間,石橋依舊,而當年“大旗風緊馬蕭蕭”的場景已隨時間遠去,眼前唯有溪水不息,匯入海潮,暗含對歷史變遷與自然永恒的感悟。
全詩以“四十年前”的記憶切入,由石橋、戰馬的歷史場景轉向溪水入海的自然景象,借景抒懷,簡潔含蓄地表達了對時光流逝與自然恒常的哲思,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。
沅陽清氣滿烏臺,為有脩篁繞戶栽。兩載好風明月夜,新詩誰對此君裁。無端詩興遠誰添,紅白雙梅倚畫檐。千里中州風雪夜,一窗清月憶湘南。簾捲秋風繞砌花,沅陽幾對昔年華。關山白露三千里,誰采金英泛紫霞。持贈曾同驛使梅,紉香聊爾意徘徊。當時九畹花應在,幾向光風爛漫開。薜荔闌邊綠錦池,竹亭深坐晚涼時。忽成遠道空勞想,秀色天香發向誰。
對床有約二蘇公,湖海何曾出處同。得似公家情繾綣,相看歲晚樂沖融。宛陵信是佳山水,公館翛然若翠蓬。吏散不妨談陸續,是非馬耳射東風。
桂海爭傳萼綠華,瑤池曾駐六萌車。一從月姊承恩澤,多少星娥足怨嗟。誰遣壞陵彈散雪,空持傾國對流霞。三山采藥愁真誥,冷盡天臺洞口花。
心心,非不心,未得印時生死侵。除非一搭無纖翳,六道皆標我相形。
釣沉新月落,龍起暮江寒。
四壁摧頹手重泥,一枝隨意即成棲。歸來已化千年鶴,老去慵聽半夜雞。世事榮枯都是幻,物情長短不須齊。寸心耿耿何人會,隱幾西窗月色低。
水云深處盡勾留,曲折沿崖蕩客舟。更喜山樵解人意,故拋松子落船頭。
孤蹤原自與時屯,兩月郎官半閉門。藥石番為二孺笑,精華秪覺百骸存。魯門未慣爰居性,楚客愁窺虎豹閽。卻憶扁舟秋泛處,洞庭木葉水波翻。閑情已覺釣非釣,末路久居才不才。燭武本非食肉相,無鹽亦被入宮猜。雍容佩玉身難置,馳騁兵戈心又灰。擊劍讀書堪自笑,昨非今是好歸來。
向來赤地增愁嘆,更遣蜚蝗恣噬吞。稽首愿天憐一雨,只今未定有驚魂。
萍梗漂浮已老翁,歸來差樂未終窮。稻田取足隨豐歉,花圃逢春自白紅。禪老版頭容客飽,臧孫鼎足祇墻東。更聞名酒新傳法,詩外棋邊莫放空。
采采江南茉莉花,移根多在列侯家。清時幕府渾無事,羽扇綸巾自煮茶。
道人愛夜寂,習靜虛舟中。開簾恐辜月,系纜詎憂風。眼鷗戀暖渚,歸雁喧晴空。鄉心不及水,坐馳徒向東。
莫遣芝麋蹙。伴蕭閑、張家畫史,鮑家書目。驀地金衣墻北坐,花底吹笙相續。即此是、春山喬木。療得世人無妒忌,便舍身、甘入桐君綠。吾當汝,異書讀。小秦王調唐宮曲。繞建章、歌珠一串,柳煙霏綠。解釋東風無限恨,不學紅鵑夜哭。畫廊畔、柑雙人獨。天與詩家頒鼓吹,傍綠陰、結構三間屋。鳴睍睆,勝吹竹。
圣女祠前寶扇回,元君墀下繡簾開。相從諸娣鸞為佩,第一仙人鳳作釵。妒雪未消梔子結,行云翻罷牡丹鞋。洛濱明月漳濱雨,不踏金蓮不肯來。
達達,遍滿河沙微塵剎。本來無語似陽春,雨過花枝連夜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