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淮 其二
四海龍蛇日沸騰,
秦皇萬世欲相承。
漢家王氣芒山起,
卻事東巡鑿秣陵。
四海龍蛇日沸騰,
秦皇萬世欲相承。
漢家王氣芒山起,
卻事東巡鑿秣陵。
天下局勢動蕩不安,各方勢力如龍蛇般紛紛崛起,秦始皇卻妄圖皇位能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。漢朝的帝王之氣從芒碭山興起,秦始皇卻為了壓制它而東巡并派人開鑿秣陵。
龍蛇:比喻有勢力、有影響的人,這里指各地反秦勢力。
秦皇萬世: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傳至萬世。
漢家王氣:傳說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,預示著漢朝興起的帝王之氣。芒山:即芒碭山,在今河南永城東北。
事:從事。東巡:秦始皇曾多次東巡。鑿秣陵:傳說秦始皇東巡時,望氣者說秣陵(今江蘇南京)有王氣,秦始皇便派人開鑿山脈以泄王氣。
此詩創作背景應與歷史上秦末漢初的社會大變革相關。秦始皇統一六國后,實行暴政,引發了各地的反抗,天下局勢動蕩。劉邦在芒碭山起義,最終建立漢朝。詩人可能是有感于歷史的興衰變遷,通過回顧這段歷史來表達對世事無常的看法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性,封建帝王雖妄圖長久統治,但終究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,以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一段復雜的歷史。在文學史上,它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對歷史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。
有徒年十六,兩鬢作蟬綠。不問份中事,但言爽氣足。憶我未冠時,日夕與詩熟;一騎灞陵驢,三春江南足??剖着P云松,過日嗟病腹。此事如浮漚,世塵濤相撲。呼徒好為之,佳劣非我矚;但能盡幼歡,萬金不可贖。
桐江東望水滔滔,千古風流夢寐勞。漢室中興功莫比,云臺未似釣臺高。
下午繁陰合,柴門靜砌苔。無情雙屐杳,隨意一尊開。素具供葵筍,蒼童盛橘梅。微聞有瑤佩,吹下小瓊來。
朱顏日日轉清癯,草色凋零竹色枯。怕問新來衰幾許,時時障面過街衢。
海宇浮云幾去來,山村佳處獨裴回。春光已謝還秋信,天只峰頭夢未回。
濟州州南天井閘,東往西來萬巨航。地接燕吳通漕運,水連汶泗合微茫。入云鼓角軍城壯,照野星河客枕涼。攬袂起來瞻曲阜,楷林高處有虹光。
萬里江山一短篷,壯游隨處豁雙瞳。三湘洲渚推敲外,百粵風煙笑傲中。赤壁夢回秋月白,金臺望斷夕陽紅。京華刮目驚相見,非復東吳舊阿蒙。
玉壺乳酒一色同,素手提來笑春風。笑春風,聽我歌,流光火急將奈何。默坐青軒散桃李,不如抱盞發陽阿。乘健出游遨,開懷恣歡謔。前有一樽酒,何用銀球系床腳。
好是萬金難買處,無瑕雙璧并歸時。蕭齋風月應如舊,飛夢聊因慰所思。
補落迦山傳得種,閻浮檀水染成花。光明一室真金色,復似毗耶長者家。
襄陽有高節,涑水更清修。愈病思良藥,勞生遂遠猷。匏瓜緣筱架,橄欖共茶甌。見說齋中叟,年來蔗境游。
裹鹽覓得烏圓小,鼠穴俱空堵室安。閒藉花陰眠晝暖,時親蒲座伴更闌。多年不厭無魚食,數子新添減鶴餐。分送故人應好去,慎防書架莫辭難。
報道杏梢紅。又報新添老令公。好個平章風月手,成功。畫戟金釵各幾重。七十未為翁。彭祖當時丱角童。家慶圖中須著我,吾宗。歲歲年年壽酒濃。
馬頭驚見一枝新,夾道歡呼擁吏民。咫尺招提雞黍約,不妨同醉萬家春。安養瘡痍過所親,野人何幸預斯民。自憐枯槁無生意,遂與寒梅競得春。
江山如此,是天開萬古,東南王氣。一自髯孫橫短策,坐使英雄鵲起。玉樹聲消,金蓮影散,多少傷心事。千年遼鶴,并疑城郭非是。當日萬駟云屯,潮生潮落處,石頭孤峙。人笑褚淵今齒冷,只有袁公不死。斜日荒煙,神州何在,欲墮新亭淚。元龍老矣,世間何限馀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