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嚴髻珠先生于湖田不遇
渡入蒹葭即草廬,云深三徑俗塵疏。
青苔晝掩維摩室,紅葉秋生水竹居。
謝客湖田常掛榻,送僧山寺漫停車。
已知杖履歸來晚,獨逞天風唱步虛。
渡入蒹葭即草廬,云深三徑俗塵疏。
青苔晝掩維摩室,紅葉秋生水竹居。
謝客湖田常掛榻,送僧山寺漫停車。
已知杖履歸來晚,獨逞天風唱步虛。
劃船進入蘆葦蕩就到了那茅屋,云霧繚繞,小路遠離塵世的喧囂。白天青苔掩蔽著如維摩詰居士的禪室,秋天紅葉在水竹環繞的居所旁生長。嚴先生像謝安一樣好客,家中常為賓客留榻,去山寺送別僧人也悠然自在。我知道先生拄杖漫步歸來會很晚,便獨自迎著天風,吟唱著道曲。
蒹葭:蘆葦。
三徑:西漢末,王莽專權,兗州刺史蔣詡辭官隱居,在園里竹下開辟三徑,只與求仲、羊仲來往。后以“三徑”代指隱士住處。
維摩室:維摩詰是佛教中在家菩薩,這里借指嚴先生的居室。
掛榻:東漢時,豫章太守陳蕃素不接待賓客,只有徐稚來訪時,才特設一榻,徐稚走后就把榻掛起來。后用“掛榻”表示禮待賢士。
杖履:拄杖漫步。
天風:天空的風。
唱步虛:步虛是道教歌曲,唱步虛即吟唱道曲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中可推測,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紛擾,詩人向往隱居生活。嚴髻珠先生是一位隱士,詩人慕名前往拜訪,不遇而作此詩,以表達對嚴先生的敬意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嚴先生隱居生活的傾慕。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,用典巧妙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高雅的審美情趣。
都道是金玉良緣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(良緣 一作:良姻) 空對著,山中高士晶瑩雪;終不忘,世外仙姝寂寞林。 嘆人間,美中不足今方信。 縱然是齊眉舉案,到底意難平。
白玉堂前春解舞,東風卷得均勻。蜂團蝶陣亂紛紛。幾曾隨逝水?豈必委芳塵?(蜂團 一作:蜂圍) 萬縷千絲終不改,任他隨聚隨分。韶華休笑本無根。好風憑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
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,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。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,忘不了新愁與舊愁。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滿喉;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。 展不開的眉頭,捱不明的更漏。 呀!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,流不斷的綠水悠悠。
粉墮百花洲,香殘燕子樓。一團團、逐隊成毬。飄泊亦如人命薄,空繾綣,說風流。 草木也知愁,韶華竟白頭。嘆今生、誰舍誰收!嫁與東風春不管,憑爾去,忍淹留!
小桃枝上春風早,初試薄羅衣。年年樂事,華燈競處,人月圓時。 禁街簫鼓,寒輕夜永,纖手重攜。更闌人散,千門笑語,聲在簾幃。
一個是閬苑仙葩,一個是美玉無瑕。 若說沒奇緣,今生偏又遇著他; 若說有奇緣,如何心事終虛化? 一個枉自嗟呀,一個空勞牽掛。 一個是水中月,一個是鏡中花。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,怎禁得秋流到冬盡,春流到夏!
秋花慘淡秋草黃,耿耿秋燈秋夜長。 已覺秋窗秋不盡,那堪風雨助凄涼! 助秋風雨來何速?驚破秋窗秋夢綠。 抱得秋情不忍眠,自向秋屏移淚燭。 淚燭搖搖爇短檠,牽愁照恨動離情。 誰家秋院無風入?何處秋窗無雨聲? 羅衾不奈秋風力,殘漏聲催秋雨急。 連宵霢霢復颼颼,燈前似伴離人泣。 寒煙小院轉蕭條,疏竹虛窗時滴瀝。 不知風雨幾時休,已教淚灑窗紗濕。
機關算盡太聰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!(算了 一作:誤了) 生前心已碎,死后性空靈。 家富人寧,終有個,家亡人散各奔騰。 枉費了,意懸懸半世心;好一似,蕩悠悠三更夢。 忽喇喇似大廈傾,昏慘慘似燈將盡。 呀!一場歡喜忽悲辛。嘆人世,終難定!
章臺柳,章臺柳,往日依依今在否? 縱使長條似舊垂,也應攀折他人手。
泛海曾從赤崁來,得瞻鼎力擴全臺。火車路遠風輪疾,銀電光分夜市開。
駿業豈惟酬素志,雞林久已播詩才。鯫生得仰龍門度,獻策深慚屬菲材。
又西風、四橋疏柳,驚蟬相對秋語。瓊荷萬笠花云重,裊裊紅衣如舞。鴻北去。渺岸芷汀芳,幾點斜陽字。吳亭舊樹。又系我扁舟,漁鄉釣里,秋色淡歸鷺。 長干路。草莽疏煙堤斷墅。商歌如寫羈旅。丹溪翠岫登臨事,苔屐尚粘蒼士。鷗且住。怕月冷吟魂,婉冉空江暮。明燈暗浦。更短笛銜風,長云弄晚,天際畫秋句。
芳水戲桃英。小滴燕支浸綠云。待覓瓊觚藏彩信,流春。不似題戲易得沈。 天上許飛瓊。吹下蓉笙染玉塵。可惜素鸞留不得,更深,誤剪燈花斷了心。
乍鷗邊、一番腴綠,流戲又怨蘋花。看晚吹、約晴歸路,夕陽分落漁家。輕云半遮。縈情芳草無涯。還報舞香一曲,玉瓢幾許春華。正細柳青煙,舊時芳陌,小桃朱戶,去年人面,誰知此日重來緊馬,東風淡墨欹鴉。黯窗紗。人歸綠陰自斜。
采芳蘋,縈去櫓。歸步翠微雨。柳色如波,縈恨滿煙浦。東君若是多情,未應花老,心已在、綠成陰處。 困無語。柔被褰損梨云,間修牡丹譜。妒粉爭香,雙燕為誰舞。年年紅紫如塵,五橋流水,知送了、幾番愁去。
雙鴛初放步云輕。香簾蒸未晴。杏镕镕暗淚結紅冰。留春蝴蝶情。 寒薄薄,日陰陰。錦鳩花底鳴。春懷一似草無憑。東風吹又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