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交城石壁寺二首 其二
山僧何事下山迎,步徹山腰到寺庭。
清梵一聲沈夕籟,碧嵐千幅展春屏。
自慚韁鎖非真賞,乍見林泉似獨醒。
回首暮鐘留恨處,斷煙層靄倍青青。
山僧何事下山迎,步徹山腰到寺庭。
清梵一聲沈夕籟,碧嵐千幅展春屏。
自慚韁鎖非真賞,乍見林泉似獨醒。
回首暮鐘留恨處,斷煙層靄倍青青。
山寺僧人為何下山相迎,我一路步行到山腰再到寺院庭院。清脆的梵音一聲傳來,淹沒了傍晚的聲響,千幅碧綠的山嵐如春日屏風般展開。我慚愧被世俗束縛不能真正欣賞美景,乍見山林泉水仿佛獨自清醒。回首暮鐘響起之處留下遺憾,那繚繞的煙霧和層層云靄越發顯得青翠。
步徹:步行到。
清梵:清脆的梵音。
沈:同“沉”,淹沒。
夕籟:傍晚的聲響。
碧嵐:山間的霧氣,這里指青山。
韁鎖:比喻世俗的束縛。
獨醒:語出屈原“眾人皆醉我獨醒”,這里指從世俗中清醒。
斷煙層靄:繚繞的煙霧和層層云靄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。推測詩人在游覽交城石壁寺時,被山寺的清幽環境和寧靜氛圍所觸動,同時對比自身被世俗事務束縛的狀態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描繪了游覽石壁寺的所見所感,主旨是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。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,描寫生動。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細膩表達。
江月松風何處無,戒珠心印強名模。煩君歸問老真覺,因甚阇梨氣不除。
季春之月日應柳,野客維舟汶川口。此方赤旱罹百憂,復爾顛風示災咎。黑云勃郁西北生,輪囷直上掩太清。噓煙噫氣塕然至,白日不得為光明。沙飄石走檣柱折,雞犬竄匿皆狂鳴。草茅半捲向空落,大麥小麥揚枯莖。陰霾沉沉血色赤,赫如伯益烈火焚榛荊。萬竅雷呼動天地,又如真宰下與群妖爭。宋郊六鹢飛且退,昆陽虎豹各戰驚。蓬窗孤坐不敢寐,旅魂慘怛傷和平。憶昔壬申群盜起,梁宋災徵每如此。十年白骨撐亂麻,父老悲號未云已。祗今堯舜居明堂,辟除兇慝登賢良。璿璣方調七政理,此事乖剌誠何祥。世無瞽史知天道,獨立沉吟向蒼昊。
湘櫳軟語紅襟小,輸他玳梁棲穩。載酒春愁,吹簫夜約,生怕鈿期無準。花悰暗省。曾黛語眉傳,脂香舌領。笑乞瓊漿,云英低首意先肯。羅衫嫩寒初逗,歌塵蕭散后,庭院人靜。綠徑穿花,紅街步月,踏遍舊家簾影。蘭堂漏永。料鏡里鸞孤,衾邊鳳冷。多累卿卿,夜涼花下等。
看東風海底,送落日、飛空如擲。醉游暮歸,怕西州墮策。歸路偏失。記上元時節,千門立馬,望金坡殘雪。素娥推下團欒轍。塞草驚塵,河水渡楫。悠悠雨絲風拂。但相隨斷雁,時度荒澤。回頭紫陌。夢歸歸未得。憔悴江南,秋風舊客。去年說著今日。漫故人相命,玳筵鳴瑟。愁汗漫、全林杯窄。況飄泊相遇,當時老叟,梨園歌籍。高歌為我幾回闋。似子規、落月啼烏悄,傍人淚滴。
疏枝倚竹更臨池,一餉清寒瘦雪肌。恰似玉兒初識面,朱唇蘇頰總相宜。
山崦人家落照閒,笑攜兒輩語柴關。應憐烏帽紅塵客,有底功名不肯閑。竹屋松窗水石閒,野人門戶不曾關。官租了卻迎神罷,社酒雞豚日日閑。世路風波俯仰閒,趑趄行恐墮機關。豈知野鹿便豐草,金絡從渠十二閑。張侯詩敏落黃閒,楊丈規摹逼老關。二妙通靈恐仙去,夜窗風雨要防閑。
瘦盡徒勞石髓滋,時時看似一峰欹。女蘿亂掛無空處,畫出應教山鬼疑。
我愛山居好,崖云濕爨煙。琴橫雙鶴舞,犁閣一牛眠。酒熟花開日,詩成雨霽天。逢場聊適意,總結喜歡緣。
誰道春歸去,長從水竹居。池邊通小徑,花外駕輕車。見獵心全息,逃禪計未疏。浮名千古笑,安用茂陵書。
嘗聞曾子書,金火中外明。圓方遞含施,二景參黃庭。天端月虧盈,宛在日之情。誰何液渾金,坩鍋置煎烹。
登登山北路,面面對斜陽。云宿溪松暗,風吹晚稻香。空山無酒館,古驛有茶洋。小憩思民隱,驚秋鬢欲霜。
一秋無雨亦無風,比似常年迥不同。鼻觀了無分別想,道人結習本來空。
一筆傳來,是何形狀。彷佛宸封老樹王,亭亭撐出凌霄上。無些子枝葉,有十分氣量,端的叢林之榜樣。
聽鸝凈滌箏琶耳,王孫又浮吟棹。客水尋秋,家山吊古,合共梅花溪老。塵襟頓掃。便攜屐天臺,洗眸云嶠。一片霞城,玉龍千丈乍飛到。晴空風雨交作,晶簾遙隔著,仙洞人杳。翠刷層層,珠跳一一,濺上生衣涼峭。雙筇倦小。便打疊游蹤,畫翻新稿。莫漫題詩,輞川詩最好。
歸來煙水釣舟橫,云白其如足下生。尚有菁莪經雨茂,空馀桃李向春榮。高情祗許鄉人慕,遺事誰從太史銘。賴有賢甥今宦達,為揚聲譽照蒼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