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韻李才元舍人二首 其二
當年累疏徹堯廷,不為虛名自得名。
霜雪盛來松秀茂,風波散后水澄清。
紅塵漸與高情隔,綠發應隨喜氣生。
否泰卷舒公自悟,不須端筴問君平。
當年累疏徹堯廷,不為虛名自得名。
霜雪盛來松秀茂,風波散后水澄清。
紅塵漸與高情隔,綠發應隨喜氣生。
否泰卷舒公自悟,不須端筴問君平。
當年你多次上疏直達朝廷,并非追求虛名卻自然獲得美名。霜雪濃重時松樹愈發秀茂,風波消散后水面清澈平靜。塵世漸漸與你高雅的情懷相隔絕,烏黑的頭發應隨喜氣而生長。命運好壞、境遇順逆你自己早已領悟,不必用蓍草去問君平占卜吉兇。
次韻:依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。
累疏:多次上疏。徹:直達。堯廷:指代朝廷。
松秀茂:以松樹在霜雪中依然秀茂,比喻人的品格堅貞。
紅塵:指繁華熱鬧的地方,也指塵世。
綠發:烏黑的頭發,指年輕。
否泰:指命運的好壞。卷舒:指境遇的順逆。
端筴:拿著蓍草占卜。君平:指嚴君平,漢代隱士,以占卜為業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推測是詩人為和李才元舍人而作。李才元可能經歷過仕途風波,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贊賞與勸慰。當時社會可能官場復雜,詩人借此詩展現友人在困境中堅守品格、豁達超脫的心境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的品格和豁達心態。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和用典,以景喻人。在文學上體現了宋詩注重哲理思考和文化內涵的特點。
伯鸞下吳越。遙知金剎近,林表飏幡尾。
小艇元從天上來,白云自向杯中落。
翠裘錦帽初相識,魚虎彎環略岸飛。
一從臺傾苑樹死,空馀飄瓦裁紋鴛。
團臍紫蟹初欲嘗,染指腥鹽還復輟。
清明煙火尚闌珊,花信風來第幾番。
西山橫身映吳甸,意將萬里傾衡霍。
老去未覺躋攀難,一表獨立青冥里。
倒屣中郎匹馬嘶,踏歌清夜更吹藜。
風前喜奉彈嵇散,醉后歡娛斗祝雞。
琢句渾忘更漏轉,銜杯寧覺月輪低。
少微星聚元非客,太史封章莫浪題。
湘簾繡幕,早吹得、東風到。禁火碧煙疏,上冢香塵曉。柳岸青方嫩,花墅紅猶少。酒旗斜,嵐岫渺。沙平草細,野水連殘照。
五陵挾彈,爭走馬、長楸道。天氣晴兼雨,人面嚬還笑。霧染春衫濕,歌溜鶯聲小。時虛度,愁未了。調笙何處,總如伊涼調。
滄海桑田應變更,簪纓門第重東瀛。
老蘇家學能傳子,小宋聲華不讓兄。
棣萼聯輝成國器,梓喬濟美振家聲。
大羅高會羅山客,牛耳騷壇仗主盟。
何年飲著聲聞酒,直到而今醉不醒。
往往來來三十年,
更無蹤跡在西川。
功成行滿升天去,
回首山頭月正圓。
統易紹先帝,交難留故人。
名州亦多事,垂釣竟終身。
天象許為客,云臺無此臣。
逸民存舊傳,東漢俗還淳。
渡頭人語知潮上,
下看南江東北流。
試引輕帆學歸去,
茶山溪淺卻回舟。
南陽高臥隱人龍,
出處躬耕莘野同。
討賊祁山聲大義,
至今史冊播丹忠。
一洗街頭百日塵,危樓飛起蜀江濱。
霞拖水面繰紅錦,月涌云心碾白銀。
村巷鳥銜殘栗過,野塘魚戲晚荷馴。
卜鄰萬里橋西好,稱此秋風落第身。
瘦蛾描不盡。黃昏去也,畫簾低暈。已是團圞,忍撇半邊清韻。幾度青天碧海,早換了、姮娥霜鬢。銀漢隱。沈沈漏點,燭花初燼。
問他十五華年,只幾日懨懨,便成消損。一角紅墻,剩有獨眠人恨。憐取纖纖舊樣,怕又負、瓊樓芳訊。圓未近。待教玉容重認。
錦箋題字遠。佳人別矣,淚花風剪。瘦燭啼紅,可有綺懷消遣。芳事江南又阻,悵天末、一繩涼雁。秋夢斷。冷蟬幽咽,鳳簫聲畔。
幾重煙水秦淮,有垂柳絲絲,畫樓清怨。酒淺愁深,不似那時心眼。點鬢霜華漸老,問誰慰、篋中紈扇。黃葉滿。關河歲寒相見。
詩社于今已寂寥,舊游山水益蕭條。憂來欲共精魂語,月冷燈昏不可招。
踏翻船子是何時,靈爽升沈杳莫知。惟有門人緝香火,影堂風雨夜論詩。
試數詞壇彥。惟陳生、奇葩逸藻,波騰云卷。手展麥光傾八斗,競道揚班再見。聽清論、靡靡忘倦。海內真才能有幾,嘆從來、風雅時人賤。休浪詡,雕蟲擅。
石城花月同留戀。正良宵、銀箏翠袖,鸞箋題遍。別后酒徒零落盡,爾我飄飖蓬轉。止馀得、愁絲恨片。不信董公稱健者,已十年、瘦損風塵面。空搔首,淚如霰。
采藥看云忘歸卻,洞房篁竹鎖煙霏。
傳鈔粹語如真誥,偶辨星文識少微。
暗水但聞笙罄遠,清齋留供茯苓肥。
先生未肯逢人道,頗笑東坡怕忍饑。
天上更無干凈土,
人間新筑望兒臺。
倀倀嬰鬼將何往,
愿汝乘風歸去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