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調歌頭 其七 十三夜,同官載酒相別,不見月作
怪事廣寒殿,此夕不開關。林間烏鵲相賀,暫得一枝安。只在浮云深處,誰駕長風挾取,明鏡忽飛還。玉兔呼不應,難覓臼中丹。
酒行深,歌聽徹,笛吹殘。嫦娥老去孤另,離別匹如閑。待得銀盤擎出,只怕玉峰醉倒,衰病不禁寒。卿去我欲睡,孤負此湖山。
怪事廣寒殿,此夕不開關。林間烏鵲相賀,暫得一枝安。只在浮云深處,誰駕長風挾取,明鏡忽飛還。玉兔呼不應,難覓臼中丹。
酒行深,歌聽徹,笛吹殘。嫦娥老去孤另,離別匹如閑。待得銀盤擎出,只怕玉峰醉倒,衰病不禁寒。卿去我欲睡,孤負此湖山。
廣寒殿真是怪事,今晚竟然不打開宮門。林間的烏鵲相互慶賀,暫時能有枝頭安穩棲息。明月只藏在浮云深處,誰能駕著長風將它取來,讓明鏡般的月亮忽然飛回。呼喚玉兔卻沒有回應,也難尋到臼中的仙藥。酒盡情地喝,歌盡情地聽,笛盡情地吹。嫦娥漸漸老去,孤獨伶仃,離別對她來說也平常。等月亮如銀盤般升起,只怕如玉的山峰也會醉倒,而我衰老多病禁不起寒冷。你離去我想睡了,辜負了這湖光山色。
廣寒殿:傳說中月中的宮殿。
烏鵲:烏鴉和喜鵲。曹操《短歌行》有“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繞樹三匝,何枝可依”。
一枝安:指烏鵲找到棲息的樹枝。
玉兔:神話中月亮里的兔子,相傳它在月中搗藥。
匹如閑:如同平常。
銀盤:比喻月亮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從詞題可知是十三夜與同官載酒相別時所作,當時不見月亮。作者或許在離別之際,因月未現而觸發了內心的感慨,結合自身的境遇寫下此詞。
這首詞主旨圍繞離別與不見月的遺憾,借神話傳說增添奇幻感。其特色是將神話與現實結合,情感細膩。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,但展現了作者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。
季琯灰融,盛寒里、梅香乍放。元道是釀成和氣,間生名將。馬革裹尸男子志,虎頭食肉通侯相。更胸中、十萬擁奇兵,人皆仰。 腰金印,垂玉帳。忠膽銳,雄心壯。倚轅門幾望,北州馳想。且倒長江為壽酒,卻翻銀浦千尋浪。算時來、一笑洗胡塵,迎天仗。
飛花閑院落。漸燕觜泥融,蜂髯香薄。風光未全惡。有出林青杏,殿春紅藥。東皇舊約。把余芳、一時留著。等君侯維岳佳辰,惜景為供春酌。 新樂。誰番清韻,非石非金,金城弦索。如聞薦鶚,青云外,有飛削。雙鳧容與,摩天東上,穩步鸞臺鳳閣。管平泉,尺錦歸時,發猶未鶴。
曉色收梅雨。玉衡高、寒杓插午,月生銀浦。一片祥光橫碧落,幻出新晴院宇。擁閬苑、擎香天女。簇引飛仙來瑞世,向鳥衣巷陌,生文度。人物似,古懷祖。 履聲合上堯階去。問如何低回計幕,蜀山深處。金字催還知有日,且聽尊前妙語。更領略、雙成歌舞。愿借流三峽水,與君侯盡作流霞注。觴百舉,壽千數。
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 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 釋迦老子,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 幻化空身即法身,個中無染亦無塵。 拈匙把箸如明了,掃地燒香不倩人。
萬事無如退步人,孤云野鶴自由身。 松風十里時來往,笑揖峰頭月一輪。
不早知此體,元來托大人。 低頭拜縣吏,誰擬霍將軍。
父賜子以死,君侯安所疑。 忍哉指鹿相,無復祖龍知。
莫遂終養志,難酬罔極恩。 哀哀父母句,腸斷不堪聞。
鍋里爺娘語,寒山太猛生。 不妨時著眼,直是得人驚。
曾聞豺祭獸,還見獺陳魚。 人茍不知祭,能如豺獺乎。
虎狼不仁也,何乃謂之仁。 仁之於父子,父子亦相親。
岳瀆儲精,冰壺里、精神可掬。三萬卷、龍蛇落紙,瑯桿撐腹。便合彈冠登要路,如何袖手緘空谷。又誰知、天獨授先生,長生。 鶴易怨,龜多縮。竹太瘦,梅偏獨。算人間何物,可傳心曲。但愿君如天上月,年年此夜團如玉。更有人、千里共嬋娟,偷香祝時出愛姬。
如何殺一婦,能致旱三年。 婦孝無知者,知之惟老夫。
漢有孝廉舉,誰知發自舒。 可憐三策罷,卻去相江都。
連理庭中木,叢生坐側芝。 未嘗聞孝感,一一有茲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