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風裊娜 邱路看桃花
問桃源何處,曾賺漁郎。沿嶺路,泛湖光。扣蘭弦又見苧蘿煙雨,忽成霞彩,飛入蓬窗。但有天紅,都無濕翠,不辨胭脂深淺妝。十里籠將畫溪水,一身疑上,紫云鄉。
生恐封姨巧妒,絲絲點點,到明日、步障難藏。傾椒醑,祝東皇。尊前惜取,嬌壓紅裳。莫待重尋,元都仙苑,且教沉醉,濯錦春江。
塵緣休戀,怕雙扉人去,題門詩在,前度茫茫。
問桃源何處,曾賺漁郎。沿嶺路,泛湖光。扣蘭弦又見苧蘿煙雨,忽成霞彩,飛入蓬窗。但有天紅,都無濕翠,不辨胭脂深淺妝。十里籠將畫溪水,一身疑上,紫云鄉。
生恐封姨巧妒,絲絲點點,到明日、步障難藏。傾椒醑,祝東皇。尊前惜取,嬌壓紅裳。莫待重尋,元都仙苑,且教沉醉,濯錦春江。
塵緣休戀,怕雙扉人去,題門詩在,前度茫茫。
詢問桃花源在哪里,它曾騙過那漁郎。沿著山嶺路,泛著湖光。撥動琴弦,又見如苧蘿般的煙雨景色,忽然化作云霞光彩,飛入船窗。只見一片艷紅,沒有濕潤的翠綠,分不清是濃妝還是淡妝的胭脂色。十里桃花籠罩著如畫的溪水,自己仿佛置身于紫云仙境。生怕風神嫉妒,吹得花瓣絲絲點點落下,到明日,即便有步障也難遮擋。斟滿椒酒,祝愿春神。在酒杯前珍惜這嬌艷勝過紅裳的桃花。不要等像去重尋玄都觀的桃花一樣,且讓自己沉醉在這如濯錦般的春江畔。莫要貪戀塵世緣分,怕像劉郎重訪時,雙門緊閉人已離去,題在門上的詩還在,而往昔已一片迷茫。
桃源:桃花源,出自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。
漁郎:指《桃花源記》中的漁人。
蘭弦:琴弦的美稱。
苧蘿: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的出生地,這里借指美麗的景色。
蓬窗:船窗。
天紅:指桃花。
封姨:風神。
步障: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屏幕。
椒醑(xǔ):用椒浸制的美酒。
東皇:司春之神。
元都仙苑:指長安玄都觀,劉禹錫曾有《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》和《再游玄都觀》詩。
濯錦春江:指錦江,傳說古人織錦濯于此江,錦色更鮮艷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,但從詩詞內容推測,可能是作者在春日游覽邱路,看到桃花盛開的美景,由此聯想到諸多典故和人生感慨而創作。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穩,作者有閑情逸致欣賞自然景色,同時也對人生的無常有所感悟。
這首詞主旨是借賞桃花抒發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世事無常的感慨。其特點是意境優美,用典巧妙,情感細膩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,但展現了作者較高的創作技巧和豐富的情感表達。
孤舟煙月老寒江,滿眼瓶罌見玉缸。同上歌樓不同醉,共誰調笑臥蓬窗。
我生兀兀且自保,但到酒邊皆淚痕。未必危言關大計,可無元氣在高門。清時送日吾猶待,大地懸河雨亂翻。十丈荷花千畝水,寧能相對與忘言。
一河盤注兩堤間,十里應多北曲灣。南艦經年載鹽去,北船盡日送軍還。
嘗覘金匱書,遺逸窮冥搜。肯令太史氏,挽作周南留。
老去難勝酒,閒來獨倚樓。使君題玉版,仙茗自金州。春泛玉泉色,香分漢水頭。枯腸從此潤,短詠若為酬。
禪月羅漢應身,畫出羅漢形像。絲毫無得滲漏,虛空捏作一團。拈來掛虛空中,咄咄咄咄咄咄。
弱冠登瀛試粉闈,新裁宮錦籍金閨。纂修手筆同燕許,璀璨文章照魯齊。南國觀風春駐馬,東華待漏曉聞雞。報恩寺里重經處,細認籠紗是舊題。
船入蘆花日暮時,雙瞳炯炯鬢如絲。世間豈少磻溪叟,老向煙波人不知。文叔君房兩故人,可憐俱作白頭新。桐江歸伴鄰翁醉,一笑相看意卻真。
駐旌清浪衛,半日費攀躋。窗迥開千嶂,城高控九溪。征徭無楚戶,耕種有蠻妻。愁問滇南道,迢迢隔嶺西。
翠嶂奔騰一氣間,六飛留賞暫怡顏。君王草草非真愛,心愧東方檢玉山。
千山月白,露氣濛濛。四顧惝慌,素靄成江。飛蘿掃屋,懸泉掛窗。之子不至,世孰吾從。
山深萬古靜,變態一時形。呼吸通天氣,陰陽拔地靈。日升先頂赤,雨洗著根青。極目渺無際,遙遙翠作屏。
欲死不死命相若,此心何心誰得知。湖海逢人借問我,為說如醉如盲癡。
嚴程無日夜,幽賞每多違。鴻雁雨中斷,交游嶺外稀。鄉心容易折,客計轉憐非。生死雖殊路,云山一處歸。
榮辱升沈影與身,世情誰是舊雷陳。唯應鮑叔猶憐我,自保曾參不殺人。山入白樓沙苑暮,潮生滄海野塘春。老逢佳景唯惆悵,兩地各傷何限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