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邵公濟溥赴省二首
天府登賢策馬東,似君人物許誰同。文章小技出兒戲,道德微言馀祖風。有路青霄元自別,無情白發向來公。平生醞藉唯經國,唾手先收第一功。
凜凜霜威撲撲塵,不堪曉騎送行人。云山萬點遠連蜀,煙樹兩行初過秦。風厚正能扶大翼,浪高端足化脩鱗。圣君急士思調鼎,喜見寒梅漏泄春。
天府登賢策馬東,似君人物許誰同。文章小技出兒戲,道德微言馀祖風。有路青霄元自別,無情白發向來公。平生醞藉唯經國,唾手先收第一功。
凜凜霜威撲撲塵,不堪曉騎送行人。云山萬點遠連蜀,煙樹兩行初過秦。風厚正能扶大翼,浪高端足化脩鱗。圣君急士思調鼎,喜見寒梅漏泄春。
其一:朝廷選拔賢才你騎馬東行,像你這樣的人才有誰能比?文章不過是小技藝如同兒戲,道德的微言還留存著祖先遺風。青霄有路本就與他人不同,無情的白發向來偏愛公正之人。你平生寬和只為治國理政,定能輕易取得第一功。其二:寒霜凜冽塵土飛揚,清晨騎馬送行人實在難忍。云山萬點遠遠連接蜀地,煙樹兩行剛剛經過秦地。風氣淳厚正能扶持大鵬展翅,浪高正好讓大魚化為飛龍。圣君求賢若渴想要調鼎治國,高興看到寒梅已泄露春的消息。
天府:指朝廷,古代認為帝王為天之子,其宮城為天府。
登賢:選拔賢才。
青霄:指高空,比喻高位或美好的前景。
醞藉:寬和有涵養。
經國:治理國家。
調鼎:調和鼎中食物,比喻宰相治理國家。
漏泄春:比喻顯露生機或喜訊。
此詩為送友人邵公濟赴省試(宋代科舉中央考試)而作。宋代重科舉取士,文人常以詩贈別赴考者,既表惜別,更寄期望。詩中“圣君急士思調鼎”反映當時朝廷求賢背景,可見邵公濟是詩人認可的德才兼備之士,創作時詩人對其仕途充滿信心。
全詩以送別為主題,首章贊友人德才超絕、治國有方,預祝科舉成功;次章寫送別場景,借山川之景襯離情,轉而以“大翼”“脩鱗”喻其必將得志,末句“寒梅漏春”暗含喜訊將至。既顯友情真摯,亦彰對人才的重視,是宋代贈別詩中兼具情感與時代特色的作品。
繡帶合歡結,錦衣連理文。 懷情入夜月,含笑出朝云。
恃愛如欲進,含羞未肯前。 朱口發艷歌,玉指弄嬌弦。
朝日照綺窗,光風動紈羅。 巧笑蒨兩犀,美目揚雙蛾。
江南蓮花開,紅光覆碧水。 色同心復同,藕異心無異。
當信抱梁期,莫聽回風音。 鏡中兩入髻,分明無兩心。
一年漏將盡,萬里人未歸。 君志固有在,妾軀乃無依。
鐵笛穿花去。問長安、市上生涯,而今何似。破帽青衫塵滿面。不識何人共語。且面壁、聽風雨。惟我虛中元識破,笑人間、日月無停杼。名與利,莫輕許。人生窮達皆天鑄。試燈前、為問靈龜,勸君休怒。心肯命通元有數,何幸知音記取。季主也、應留得住。百歲光陰彈指過,算伯夷、盜跖俱塵土。心一寸,人千古。
琴彈十八拍,聽此雙淚流。 一死固已難,萬言復誰尤。 九原見衛子,何語可以酬。
奇芬煦寒洌,龍蛇墨池蜿。頗思日夕從,所惜歲華晚。
頓深循陔心,月杪欲云返。氣聯別愈難,情親景彌短。
相期各千秋,攜手話梅巘。獰飆雖切肌,但覺春意滿。
愛君若皓月,見影即搴幰。明年二月期,屈指未愁遠。
我兄善擇友,半多嵇阮交。見子所為文,久思結同袍。
今直泛鴛水,居然叩蓬蒿。精采固奕奕,詞源更滔滔。
款留宿南園,對壘詩城高。閒騎出挑戰,苦無赫連刀。
緩兵得奇計,一醉方陶陶。
太原裼裘來,群知是天人。阿瞞捉刀立,胡奴諦其真。
濁世尚皮毛,抵掌效儀秦。毋乃優孟似,不足對大賓。
鸞皇半空翔,肯與鵝鶩馴?輪囷復芬郁,我方識卿云。
讀君詩百回,一讀輒膽落。洪壚烈焰騰,霜雪忽回薄。
豹隱極窅窱,鵬搏振寥廓。龍文百斛扛,太華千仞削。
不意麋鹿姿,乃邀騏驥托。聯吟怯郊寒,且赴城南約。
娉娉裊裊十三余,豆蔻梢頭二月初。 春風十里揚州路,卷上珠簾總不如。
多情卻似總無情,唯覺尊前笑不成。(尊 一作:樽) 蠟燭有心還惜別,替人垂淚到天明。
茲地五湖鄰,艱哉萬里人。驚飆翻是托,危浪亦相因。 宣室才華子,金閨諷議臣。承明有三入,去去速歸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