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丹砂寺
幾曲橫塘路,尋游到上方。
侵階芳草綠,落壁燕泥香。
佛貌依山古,鐘聲帶月長。
名心此俱寂,幽興托空王。
幾曲橫塘路,尋游到上方。
侵階芳草綠,落壁燕泥香。
佛貌依山古,鐘聲帶月長。
名心此俱寂,幽興托空王。
沿著曲折的池塘小路,一路尋游來到山寺上方。青草蔓延到臺階,一片翠綠;燕巢泥香飄落在墻壁,沁人心脾。佛像依傍山巒,顯得古樸;鐘聲伴著月色,余韻悠長。在此地,名利之心都沉寂下來,幽趣雅興全寄托于佛理。
上方:指山寺,佛教稱上界為上方,此處代指丹砂寺。
侵階:蔓延至臺階。
落壁:飄落在墻壁上。
空王:佛的尊稱,因佛能度脫一切煩惱,故稱空寂之王。
此詩約為古代文人游覽丹砂寺時所作。丹砂寺或為山間古寺,詩人沿徑尋幽,見景生情,通過描繪山寺的靜謐與佛境,抒發對禪意生活的向往。具體創作時間、地點無明確記載,當為即興游寺之作。
全詩以游寺行蹤為線,描繪山寺清幽之景,由外及內(路徑、自然景、佛境),最終落腳于內心感悟。主旨在于通過山寺之幽,表達超脫名利、寄情佛理的心境,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,體現了文人對禪意的追求。
人間天上。富貴真無量。三鼎甲,同驢唱。五花封邑誥,九節延年杖。稱萬壽,鸞臺鳳閣新官樣。
滿屋黃金榜。滿座青綾障。藻綬舞,翚衣飏。兒觴浮玉酒,婦饋連珠醬。福備矣,蓬萊王母猶謙讓。
暗雨收梅,晴波搖柳,萬頃水精宮冷。橋森畫棟,岸列紅樓,兩岸翠簾交映。
天上行舟,鑒中開戶,人在蕊珠仙境。況吟煙嘯月,彈絲吹竹,太平歌詠。
人盡說、銅虎分賢,銀潢儲秀,鞏固行都藩屏。棠陰散暑,鼎篆凝香,永日一庭虛靜。
紅袖持觴,彩箋揮翰,適意酒豪詩俊。看飛云丹詔,行沙金勒,待公歸覲。
蕭蕭黃葉下清溝,
白鳥飛來故少留。
今夜行人短亭宿,
小窗風雨夢漁舟。
夜色沉沉隱書幌,
秋空歷歷動星辰。
王郎斫地杜陵老,
青眼高歌信有神。
異鄉飄泊暫歸來,
獨上蕪城望一回。
三十年前人已往,
樓臺不是舊樓臺。
官閣深。濃樹陰。修竹碧森森。金鎖珠條,鸞回鳳跱吐清音。滿砌月生淥水,一片云寫青林。正使君、擁書高嘯,翛然坐對鳴琴。
奇姿妙質振微吟。麗蓉采采、善解幽心。慣是得人憐惜,充君戲玩,風前舞翠衿。相思秦隴停聲,不語蓮漏沉沉。長傍湘簾,好厭雕籠,又憶飛岑。
夢醒清怨難禁。恐檐霜曉侵。座中有客,莫倚能題,漫寫珍禽。
西山爽氣不誰何,政恐愁容積漸多。
動地邊聲入河隴,未妨車馬斷經過。
年來意緒奈愁何,逢著清樽不厭多。
聞道公馀白蓮社,可能疏懶許相過。
讀史數行淚,
看天萬古心。
從來殉國者,
不必受恩深。
文章得失古難言,被褐懷珠孰共論。
溟海風濤終偃息,榆枋毛羽自飛翻。
青春漠漠醒如醉,積雨陰陰畫易昏。
十丈塵中京輦路,騎驢還欲傍誰門。
頻年杯酒歡然。醉如棉。愁煞一麾。遄去晚秋天。難留住,年將莫,策先鞭。愿祝斯行、一路樂安眠。
塞蘆花影瀟然。早飛棉。正是蛩吟,葉落早秋天。須留住,簾櫳莫,莫歸鞭。今夜虛堂、待月不需眠。
夢回衣冷凄然。待裝棉。共命伽陵,長別隔人天。他鄉住,傷遲莫,怯歸鞭。歸也徒看、明月照孤眠。
萬家生計蕭然。未裝棉。欲賦東人,杼柚吁蒼天。哀鴻住,秋風莫,幸停鞭。鞭撻窮時、變作枕戈眠。
毳帳紫明駝,蒲桃玉叵羅。西風吹落葉,飛滿大凌河。
大凌河頭啼早鴉,錦州城里彈琵琶。琵琶弦澀凍不響,松山杏山雪一丈。
送君走馬深雪中,白狐戰裙烏角弓。馬毛旋空風怒吼,冰底髑髏隨馬走。
東望沈陽城,夢見居庸關。春風有時來,征客何時還。
君不見,出關枯草黃入天,密云道上拋榆錢。
漢興文藝推儒首,
諫議才能□□師。
更向謝巖鐫麗句,
清風千古照江湄。
頭兮第一,第二臥龍。
不鑒止水,無處有月。
波澄有處,無風浪起。
棱禪客,棱禪客,三月禹門遭點額。
衰翁憨甚,向尊前、手捻一枝寒玉。想見梅臺花更好,一片瓊田棲綠。
短轡輕輿,大家同去,取酒償醲馥。元來春晚,萬包空間黃竹。
休恨雪小云嬌,出群風韻,已覺桃花俗。羯鼓聲高回笑臉,怎得天公來促。
江上風平,嶺南人遠,誰度單于曲。明朝酒醒,但馀詩興天北。
瀛州日日聚華紳,舊德如公更幾人。
寂寞窮經甘白首,風流投老就朱輪。
光陰不負圍棋局,談笑須還漉酒巾。
朝議雖知弱翁久,不如方國慰斯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