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二十四
竟日窗開坐寂寥,
巖前筍稚欲齊腰。
幽禽忽起藤花落,
澗瀑吹聲度石橋。
竟日窗開坐寂寥,
巖前筍稚欲齊腰。
幽禽忽起藤花落,
澗瀑吹聲度石橋。
整天開著窗戶獨坐,四周一片寂靜;山巖前的小竹筍已長到快齊腰高。幽棲的鳥兒突然飛起,驚落了藤花;山澗的瀑布聲被風吹著,越過了石橋。
竟日:整天。
筍稚:指小竹筍。
幽禽:棲息于幽靜處的禽鳥。
度:越過,穿過。
此詩為宋代禪僧偈頌組詩之一。偈頌多為禪門機鋒或悟境表達,此篇或作于山間靜修時,詩人以日常觀察的自然景象為媒介,傳遞禪修中對“當下”與“自然”的體悟。
詩以山間幽居的細微場景為切入點,通過筍長、禽飛、花落、瀑響等自然動態,展現禪者閑適超然的心境。全詩動靜結合,語言平淡而意境深遠,是禪意詩中“即景悟禪”的典型之作。
淡薄心無累,行藏惠及人。詩書長孫子,雍睦化比鄰。我亦塵中客,來司甕底春。從公得遺范,惆悵重書紳。
千花百蕊一園春,花落金閨亦落塵。嫁爾呼韓漢天小,贖歸蔡琰漢何人。
淡煙籠水一溪虛,別有風光在野廬。幽哢喚人回遠夢,落紅鋪水失清渠。此生得酒休辭醉,今日何人是奠居。正向東山念蕭索,筠筒煩寄指南車。策杖郊原信步行,沙邊春水半涵清。花開舊樹香仍在,燕葺破巢功未成。世路十年塵土面,春風萬里鼓鼙聲。從今準擬開懷去,到手荷杯莫厭傾。
吳郊春滿,綠草熏南陌。風弄輕簾小橋側。瞰荒垣、濃麗幾樹夭桃,仿佛似,薄醉西施顏色。醞香飄十里,更著流鶯,亂擲金梭向林織。天宇凈繁芳,日暖峰游,早攔住、高陽狂客。便典卻、羅衫又何妨,算容易飛花、韶光難得。
至后陽生春又旋,春光萬里送朝天。丹心漸向燕臺近,紫氣遙從漢殿懸。行色遠攜滄海月,旅吟都附白云篇。九重側席今逾切,會見隆恩闕下傳。
與君馳驛騎,趙代去相依。作客從飛將,為媒得宓妃。越歌慚有木,秦俗重無衣。一自關河隔,同心事盡非。
峒門倚空如壁立,隔斷紅塵飛不入。三秋風剪銀河冰,四時天雨珍珠粒。語清無比貴無價,是誰主張山中掛。水晶宮殿豈無人,琴聲玲玲明月夜。
海外歸來衰鬢皤,浩然之氣筆嵯峨。富貴不淫貧賤樂,萬年千載一東坡。
三徑逐高低,旁通桃李蹊。涼臺無六月,釣石俯雙溪。醉欲眠花下,吟來過竹西。風流黃太史,古壁有留題。
吳娃二八羅縠輕,皓腕玉指彈秦箏。七盤一曲四座驚,垂手頓足如有情。左按右拍旋風生,纖塵不動念態情。可憐一顧傾人城,盛情不再西日傾。常恐零落悲秋英,及今踏歌莫停聲。
夏云如火煮仙砂,白雪黃芽罩絳紗。僧老空林非所羨,碧天長日送流霞。
慈恩石刻半公卿,時遇聞人為指名。龍虎榜中休著眼,一篇俚賦誤平生。
清源太守鬢如蓬,未遂歸農又勸農。農事正興天不雨,誰能喚起老黃龍。
玉塵清白,但織羅綾披一陌。偶剪絨花,許以輕風擬燕斜。著窗無力,開作凌花君應惜。寫我如梅,寫我東風第一枝。
入谷路已昏,遠寺鐘聲歇。煙中人語喧,歸樵待明月。